首页 信仰教义 教义简介
要道问答
信仰问答
守星期天是否不得救?
2009-08-28
  问:我们伊宁教会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折,在神厚恩的带领下,走向兴旺。愿荣耀归于神。但最近从河南来了一位传道者,因他讲道比较好,有不少同工也到他那里去听道,然而他说,星期六是主的安息日,守星期天不得救。使教会内部产生了极大的纷争,甚至形成派别。我信主的时间不长,本想明年报考神学院,献身于主的工作,但现在有了动摇。请各位帮助我们,以免“瞎子领瞎子,一同掉在坑里”。                                          新疆伊宁 黄刚   答:这位“传道人”错了,叫人得救的不是靠守哪一天,圣经说得非常清楚,人得救在于信主耶稣做罪人的救主(约3∶16,罗10∶3-4,9-10),得救并不靠自己的某些努力。至于有些弟兄姊妹出于自己的领受要守日,我们不论断他们,但守日与得救是毫不相干的事(罗3∶24-25,14∶1-6)。这位“传道人”所传的不光使教会得不到造就,反使教会“产生了极大的纷争”,形成派别,这就不应该了。希望弟兄姊妹坚持纯正的信仰,抵挡不合正道的事。你也不要灰心,要把自己的信心建立在神话语的磐石上,稳固而不动摇。
守星期天是否不得救?
2009-08-28

  问:我们伊宁教会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折,在神厚恩的带领下,走向兴旺。愿荣耀归于神。但最近从河南来了一位传道者,因他讲道比较好,有不少同工也到他那里去听道,然而他说,星期六是主的安息日,守星期天不得救。使教会内部产生了极大的纷争,甚至形成派别。我信主的时间不长,本想明年报考神学院,献身于主的工作,但现在有了动摇。请各位帮助我们,以免“瞎子领瞎子,一同掉在坑里”。

                                         新疆伊宁 黄刚

  答:这位“传道人”错了,叫人得救的不是靠守哪一天,圣经说得非常清楚,人得救在于信主耶稣做罪人的救主(约3∶16,罗10∶3-4,9-10),得救并不靠自己的某些努力。至于有些弟兄姊妹出于自己的领受要守日,我们不论断他们,但守日与得救是毫不相干的事(罗3∶24-25,14∶1-6)。这位“传道人”所传的不光使教会得不到造就,反使教会“产生了极大的纷争”,形成派别,这就不应该了。希望弟兄姊妹坚持纯正的信仰,抵挡不合正道的事。你也不要灰心,要把自己的信心建立在神话语的磐石上,稳固而不动摇。

祷告为什么要说“奉耶稣的名”?
2009-08-27
  问:我们在祷告时要说奉耶稣的名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仅仅是一种祷告的格式?或者是出于礼仪的需要?请问这里面包含着哪些含义?我不是很清楚,请帮助我,使我的祷告,可以更合神的心意。                                         上海  季青   答:祷告时说“奉耶稣的名”,本身就是一有力的祷告,它包含非常丰富的意义,而不是什么礼仪上的需要,请让我从下面几方面来讲:   首先,奉耶稣的名祷告,是指出了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赎工作,圣经既然指出,世人在神面前都犯了罪,没有人能靠自己来到神的面前,但耶稣基督作为神的儿子,他甘心情愿站在人的地位上代替人的罪,满足了神公义的需要,他是神所悦纳的“赎罪祭”。他自己曾经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靠着耶稣,我们因信称义,圣经说:“但你们得以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30)。圣经反复强调“在基督里”,因为他为我们成就了一切,这也正是“奉耶稣名”的含义。   其次,是指信徒在神的面前的一个地位,一项宝贵权利。这表明基督徒被救赎的情景,是靠着耶稣,原本有罪的人,才能来到天上圣洁的神面前,使我们能借着耶稣与上帝建立正常的关系,并且得以被称为上帝的儿女。而祷告是神儿女的权利,主耶稣在离世前对门徒再三应许:“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约14∶13)   但这里没有一个意思是说,神会无原则地答应人的祷告,因为在12节,耶稣说:信他的人要作比他所作更大的事(这是指在数目和范围上,信徒将在世界各地继续他在地上的工作),这很清楚说明,我们奉他的名祷告,是为了继续他曾经在地所作的工作(参可6∶17,太28∶18-20)。“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翰壹书5∶14-15)   再次,奉耶稣的名祷告,也是指信徒与主耶稣的权柄的关系。在整本圣经中,特别对“名”有深刻的启示。旧约的诗篇说,耶和华啊!认识你名的人要赞美你。并且也有“奉你的名举手”祷告的话(诗篇63∶4)。新约指出了基督所得到的“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神”(腓2∶9-11,参路10∶17-18)。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我们也容易了解名字所代表的意义。耶稣的名代表的是他的尊贵、能力、荣耀等,他把自己的名赐给信他的人,可以在祷告中支取他的能力。这好比一个确立了婚姻关系的女子,获得授权可以使用他丈夫的名,去支取他在银行中的钱(使用他户名的信用卡),或代表他办理交易。   知道了这些,我们将如何看重自己的祷告啊!下次当你说“奉耶稣的名”时,记住语气要坚定、恳切,并大声地说出来。
祷告为什么要说“奉耶稣的名”?
2009-08-27

  问:我们在祷告时要说奉耶稣的名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仅仅是一种祷告的格式?或者是出于礼仪的需要?请问这里面包含着哪些含义?我不是很清楚,请帮助我,使我的祷告,可以更合神的心意。

                                        上海  季青

  答:祷告时说“奉耶稣的名”,本身就是一有力的祷告,它包含非常丰富的意义,而不是什么礼仪上的需要,请让我从下面几方面来讲:

  首先,奉耶稣的名祷告,是指出了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赎工作,圣经既然指出,世人在神面前都犯了罪,没有人能靠自己来到神的面前,但耶稣基督作为神的儿子,他甘心情愿站在人的地位上代替人的罪,满足了神公义的需要,他是神所悦纳的“赎罪祭”。他自己曾经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靠着耶稣,我们因信称义,圣经说:“但你们得以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30)。圣经反复强调“在基督里”,因为他为我们成就了一切,这也正是“奉耶稣名”的含义。

  其次,是指信徒在神的面前的一个地位,一项宝贵权利。这表明基督徒被救赎的情景,是靠着耶稣,原本有罪的人,才能来到天上圣洁的神面前,使我们能借着耶稣与上帝建立正常的关系,并且得以被称为上帝的儿女。而祷告是神儿女的权利,主耶稣在离世前对门徒再三应许:“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约14∶13)

  但这里没有一个意思是说,神会无原则地答应人的祷告,因为在12节,耶稣说:信他的人要作比他所作更大的事(这是指在数目和范围上,信徒将在世界各地继续他在地上的工作),这很清楚说明,我们奉他的名祷告,是为了继续他曾经在地所作的工作(参可6∶17,太28∶18-20)。“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翰壹书5∶14-15)

  再次,奉耶稣的名祷告,也是指信徒与主耶稣的权柄的关系。在整本圣经中,特别对“名”有深刻的启示。旧约的诗篇说,耶和华啊!认识你名的人要赞美你。并且也有“奉你的名举手”祷告的话(诗篇63∶4)。新约指出了基督所得到的“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神”(腓2∶9-11,参路10∶17-18)。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我们也容易了解名字所代表的意义。耶稣的名代表的是他的尊贵、能力、荣耀等,他把自己的名赐给信他的人,可以在祷告中支取他的能力。这好比一个确立了婚姻关系的女子,获得授权可以使用他丈夫的名,去支取他在银行中的钱(使用他户名的信用卡),或代表他办理交易。

  知道了这些,我们将如何看重自己的祷告啊!下次当你说“奉耶稣的名”时,记住语气要坚定、恳切,并大声地说出来。

能否为死人施洗?
2009-08-21
  问:本地教会有一位同工,最近为一位已经死去的人施行洗礼,大家为此议论纷纷,请问教会是否可以为死人施洗?好像圣经中提到“为死人受洗”,怎么理解?                                       浙江  成放   答:我们已经反复讲过,洗礼所看重的应该是内心,是内心已经有的经历,之后再用外在的洗礼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内心并无经历、变化,洗礼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已死的人,灵魂已经离去,审判已经定下(来9∶27),心思活动也已停止,仅留下一具躯壳,再行洗礼也就毫无意义了。有人据圣经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就担心如不行洗礼不能得救,但经文着重的是“信”字,即根据于信的洗才有效。如果生前确已立志信主,但没有机会受洗,这也无关得救问题。与主同钉十字架的强盗,悔改相信后无机会受洗,但主接纳了他(路23∶43)。   至于林前15∶29提到的“为死人受洗”,虽然意思有些模糊,但按保罗其他地方的教导,用整体的解经原则,这里的“死人”可理解为让人出死入生,有复活之盼望的意义。
能否为死人施洗?
2009-08-21

  问:本地教会有一位同工,最近为一位已经死去的人施行洗礼,大家为此议论纷纷,请问教会是否可以为死人施洗?好像圣经中提到“为死人受洗”,怎么理解?

                                      浙江  成放

  答:我们已经反复讲过,洗礼所看重的应该是内心,是内心已经有的经历,之后再用外在的洗礼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内心并无经历、变化,洗礼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已死的人,灵魂已经离去,审判已经定下(来9∶27),心思活动也已停止,仅留下一具躯壳,再行洗礼也就毫无意义了。有人据圣经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就担心如不行洗礼不能得救,但经文着重的是“信”字,即根据于信的洗才有效。如果生前确已立志信主,但没有机会受洗,这也无关得救问题。与主同钉十字架的强盗,悔改相信后无机会受洗,但主接纳了他(路23∶43)。

  至于林前15∶29提到的“为死人受洗”,虽然意思有些模糊,但按保罗其他地方的教导,用整体的解经原则,这里的“死人”可理解为让人出死入生,有复活之盼望的意义。

我是否要受第二次洗?
2009-08-20
  问:我市教会有一长老,教会是他开始建立的,我地的信徒都是他施洗的。但后来,他和教会某些人发生争执而离开福音堂,到乡下去传福音。由新来的长老来施洗施圣餐,并强迫各聚会点的信徒一定要受第二次洗,我是聚会点负责人,圣经中只说一信一洗,我不知该怎样办。敬请回答。                       湖北张执明   答:我们先看看圣经有关洗礼的教导:“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受洗……”(太28∶19)。“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3-4)   上述经文告诉我们:   一、受洗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而不是奉施洗的人的名,耶稣的名代表着权柄、能力、得胜(参路10∶17,徒22∶16,腓2∶9-11);   二、受洗是基于信,没有信,洗礼本身就无意义;   三、受洗后是归入基督的名下,不是归入某某人的名下。受洗是宣告成为主的人。只要一个人所受的洗是按圣经教导,洗礼的效果与施洗者本人关系不大,洗礼是个人与主之间的事。   所以,为人施洗者的情形不管有何变化,洗礼的效果不变,这是我们应有的认识,不必担心。因此,如果人一开始就是按圣经的教训受洗的,就没有必要再受第二次的洗。
我是否要受第二次洗?
2009-08-20

  问:我市教会有一长老,教会是他开始建立的,我地的信徒都是他施洗的。但后来,他和教会某些人发生争执而离开福音堂,到乡下去传福音。由新来的长老来施洗施圣餐,并强迫各聚会点的信徒一定要受第二次洗,我是聚会点负责人,圣经中只说一信一洗,我不知该怎样办。敬请回答。

                      湖北张执明

  答:我们先看看圣经有关洗礼的教导:“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受洗……”(太28∶19)。“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3-4)

  上述经文告诉我们:
  一、受洗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而不是奉施洗的人的名,耶稣的名代表着权柄、能力、得胜(参路10∶17,徒22∶16,腓2∶9-11);
  二、受洗是基于信,没有信,洗礼本身就无意义;
  三、受洗后是归入基督的名下,不是归入某某人的名下。受洗是宣告成为主的人。只要一个人所受的洗是按圣经教导,洗礼的效果与施洗者本人关系不大,洗礼是个人与主之间的事。

  所以,为人施洗者的情形不管有何变化,洗礼的效果不变,这是我们应有的认识,不必担心。因此,如果人一开始就是按圣经的教训受洗的,就没有必要再受第二次的洗。

受洗是不是只是一种入教的仪式?
2009-08-14
  问:我是一个中专生,刚信主,有几个问题想请你们回答:请问,接受洗礼是否只是一种形式?洗礼与洗罪这两件事是否同时发生?是否在受洗以后,我们才能说:“我得救了(或重生了)。”                      天津  田钢   答:受洗是一种仪式,藉以公开表明人已接受耶稣为救主,并表明与主同死、同埋、同复活的属灵真理(加3∶27,罗6∶3-4,西2∶12),也表明罪的洗去、脱离(徒2∶38)。旧约以色列人脱离埃及时,是以过红海为标志的,这一历史事件是今天信徒受洗的预表(林前10∶1-2),所以主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因此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举动,也不仅仅是一个仪式。神要你用受洗宣告得救的信心,真正成为一个得救的人。洗罪的经历应当在他相信的时候,在有了更清楚的明白之后,才接受洗礼。所以圣经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弗2∶8)   主耶稣用自己的血与我们立了“新约”,洗礼是一项规定的立约仪式,当人遵照去行时,神的救恩也临到人身上。《歌罗西书》指出这与旧约时的“割礼”的意义相似(2∶11-12)。好比婚礼,能使人成为合法的夫妻。新约圣经的教导总把救恩与洗礼(浸礼)相连。主耶稣说:人若不从水和圣灵生,就不能进神的国。重生是从圣灵生,但洗礼表明了信的道理。洗礼后虽然我们得到某个教会的会籍,但洗礼是信徒个人与主之间发生的事。如你已立志相信,请马上提出受洗愿望(参徒8∶26-40)。
受洗是不是只是一种入教的仪式?
2009-08-14

  问:我是一个中专生,刚信主,有几个问题想请你们回答:请问,接受洗礼是否只是一种形式?洗礼与洗罪这两件事是否同时发生?是否在受洗以后,我们才能说:“我得救了(或重生了)。”

                     天津  田钢

  答:受洗是一种仪式,藉以公开表明人已接受耶稣为救主,并表明与主同死、同埋、同复活的属灵真理(加3∶27,罗6∶3-4,西2∶12),也表明罪的洗去、脱离(徒2∶38)。旧约以色列人脱离埃及时,是以过红海为标志的,这一历史事件是今天信徒受洗的预表(林前10∶1-2),所以主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因此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举动,也不仅仅是一个仪式。神要你用受洗宣告得救的信心,真正成为一个得救的人。洗罪的经历应当在他相信的时候,在有了更清楚的明白之后,才接受洗礼。所以圣经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弗2∶8)

  主耶稣用自己的血与我们立了“新约”,洗礼是一项规定的立约仪式,当人遵照去行时,神的救恩也临到人身上。《歌罗西书》指出这与旧约时的“割礼”的意义相似(2∶11-12)。好比婚礼,能使人成为合法的夫妻。新约圣经的教导总把救恩与洗礼(浸礼)相连。主耶稣说:人若不从水和圣灵生,就不能进神的国。重生是从圣灵生,但洗礼表明了信的道理。洗礼后虽然我们得到某个教会的会籍,但洗礼是信徒个人与主之间发生的事。如你已立志相信,请马上提出受洗愿望(参徒8∶26-40)。

“罪债款”是怎么一回事?
2009-08-13
  问:九三年第九期《天风》13页登载“慈溪教堂财务管理制度细则”中,在第七点提到“还罪债款的款项……”。我们这里一些弟兄姊妹对“罪债款”这名词不懂,在教会内外有了疑惑,个别初信的人甚至怕起来。故特写信,请予解释为盼。                                 浙江松阳  徐少唐   答:所有的罪都只有靠基督的宝血才能偿还。圣经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欠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罗3∶21-25)罪要用血来洗净,这是圣经一个原则(来9∶11)。罗5∶8-9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借着他免去神的忿怒。”如果罪要用钱来偿还,教会就要设立“功德箱”,就要人去买“赎罪券”,那还是基督教吗?   慈溪教会的“罪债款”,应该是指一个人在圣灵的光照下,偿还信主以前的不正当收入,这些款项,因时过境迁无法直接交还本人,所以就交给了教会,以用于救济施舍之用。这种事例在圣经也有:当主耶稣来到耶利哥,救恩到了税吏撒该一家时,受感动的撒该向主允诺,“主啊,我把我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路19∶1-10)这是因为当时作为税吏在经济上有许多不正当收入(对人讹诈),名声不好。他的悔改即伴随着行动。   但是,必须讲清楚的是,一个人的罪债是靠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流血洗净的,主的宝血是“重价”(林前6∶20),为我们的罪所付出的昂贵的代价,但上述所谓“罪债款”其实是一个人补偿过去不正常的收入,因此这一用语不确切,易给人误导。
“罪债款”是怎么一回事?
2009-08-13

  问:九三年第九期《天风》13页登载“慈溪教堂财务管理制度细则”中,在第七点提到“还罪债款的款项……”。我们这里一些弟兄姊妹对“罪债款”这名词不懂,在教会内外有了疑惑,个别初信的人甚至怕起来。故特写信,请予解释为盼。

                                浙江松阳  徐少唐

  答:所有的罪都只有靠基督的宝血才能偿还。圣经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欠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罗3∶21-25)罪要用血来洗净,这是圣经一个原则(来9∶11)。罗5∶8-9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借着他免去神的忿怒。”如果罪要用钱来偿还,教会就要设立“功德箱”,就要人去买“赎罪券”,那还是基督教吗?

  慈溪教会的“罪债款”,应该是指一个人在圣灵的光照下,偿还信主以前的不正当收入,这些款项,因时过境迁无法直接交还本人,所以就交给了教会,以用于救济施舍之用。这种事例在圣经也有:当主耶稣来到耶利哥,救恩到了税吏撒该一家时,受感动的撒该向主允诺,“主啊,我把我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路19∶1-10)这是因为当时作为税吏在经济上有许多不正当收入(对人讹诈),名声不好。他的悔改即伴随着行动。

  但是,必须讲清楚的是,一个人的罪债是靠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流血洗净的,主的宝血是“重价”(林前6∶20),为我们的罪所付出的昂贵的代价,但上述所谓“罪债款”其实是一个人补偿过去不正常的收入,因此这一用语不确切,易给人误导。

觉得自己还不够,暂不受浸可以吗?
2009-08-12
  问:我信主已有4年了,但还没有受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受浸,做个名副其实的基督徒?我想做真正的基督徒,做梦都想,可是我觉得自己还不够,经过洗礼非常容易,但上帝要求的如行为、信心、爱心、思想道德等方面我还有较大距离,当然我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想努力使自己达到要求,你说我这想法对吗? 安徽 李同   答:从来信看,你误解了受洗(受浸)的意义,并且也对重生得救的要道缺少认识。而且这样误解的人还不少。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受洗是什么含义。受洗是指一个决心相信耶稣的人,用行动来接受耶稣为他所做的一切,是一种信心的宣告,罗马书第6章清楚论述了其中的意义,包括三方面:   一表明旧生命与耶稣同死、同埋葬,“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耶稣)一同埋葬”,受洗是紧接着人的悔改的,悔改是承认自己的过犯,与基督同死,在水中受洗则是埋葬的举动,是与主同埋。人死后,没有人愿意把尸体留在家中的,死与埋是相连的;   二表明基督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洗净人的罪,正如亚拿尼亚对保罗说:“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22∶16)当然这是“信而受洗”,没有信,在水里洗100次也不能使人得救;   三是表明与耶稣一同复活,指接受耶稣的生命。“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3-11)。   因此这正与你所理解的意义相反:不是觉得自己够条件了才可以受洗,而是正是因为自己在圣灵光照感动下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无法自救,才以悔改的心来到主耶稣的十字架面前,通过他为我们赎罪所流的血,洗净自己的罪,使自己靠圣灵能成为新造的人(林后5∶17),有重生的生命(约3∶6)。耶稣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我来是叫罪人悔改。如果一定要说讲条件的话,这个条件就是认罪悔改,彻底相信。使徒行传的记载告诉我们,五旬节当天的三千人、保罗、哥尼流家人、太监、腓立比的狱警等,无一例外地都在决志悔改相信后就受了洗(8∶36,16∶33,22∶16等)。   圣经反复强调,做基督徒是藉单纯的信心(弗2∶4-10),如果靠自我刻苦和努力就能使人做好一名基督徒,那么耶稣的十架和复活对我们有何意义呢?受洗不是“毕业典礼”,表示做基督徒合格。相反,受洗是宣告基督徒新生命的开始,接下来才是新生命的成长和操练。受洗不是意味着属灵追求的结束(如是这样,那我们最好在临终时受洗)。   耶稣基督不是一位留给人们一套教条,吩咐人遵守,自己死去了的古代圣人,而是复活在天的主,他给人们内在的生命去胜过罪恶(罗马书8∶1称为“赐生命圣灵的律”),活出新生命;他不仅在你得救的时候进入你里面,更要用“圣灵和火”给你施洗,让你一生被圣灵充满,靠圣灵行事。如果你已经悔改,相信基督是你的救主。我要引用亚拿尼亚对扫罗的话对你说:“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徒22∶16)现在就可以起来,求告他的名,接受洗礼。
觉得自己还不够,暂不受浸可以吗?
2009-08-12

  问:我信主已有4年了,但还没有受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受浸,做个名副其实的基督徒?我想做真正的基督徒,做梦都想,可是我觉得自己还不够,经过洗礼非常容易,但上帝要求的如行为、信心、爱心、思想道德等方面我还有较大距离,当然我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想努力使自己达到要求,你说我这想法对吗?

安徽 李同

  答:从来信看,你误解了受洗(受浸)的意义,并且也对重生得救的要道缺少认识。而且这样误解的人还不少。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受洗是什么含义。受洗是指一个决心相信耶稣的人,用行动来接受耶稣为他所做的一切,是一种信心的宣告,罗马书第6章清楚论述了其中的意义,包括三方面:

  一表明旧生命与耶稣同死、同埋葬,“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耶稣)一同埋葬”,受洗是紧接着人的悔改的,悔改是承认自己的过犯,与基督同死,在水中受洗则是埋葬的举动,是与主同埋。人死后,没有人愿意把尸体留在家中的,死与埋是相连的;

  二表明基督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洗净人的罪,正如亚拿尼亚对保罗说:“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22∶16)当然这是“信而受洗”,没有信,在水里洗100次也不能使人得救;

  三是表明与耶稣一同复活,指接受耶稣的生命。“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3-11)。

  因此这正与你所理解的意义相反:不是觉得自己够条件了才可以受洗,而是正是因为自己在圣灵光照感动下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无法自救,才以悔改的心来到主耶稣的十字架面前,通过他为我们赎罪所流的血,洗净自己的罪,使自己靠圣灵能成为新造的人(林后5∶17),有重生的生命(约3∶6)。耶稣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我来是叫罪人悔改。如果一定要说讲条件的话,这个条件就是认罪悔改,彻底相信。使徒行传的记载告诉我们,五旬节当天的三千人、保罗、哥尼流家人、太监、腓立比的狱警等,无一例外地都在决志悔改相信后就受了洗(8∶36,16∶33,22∶16等)。

  圣经反复强调,做基督徒是藉单纯的信心(弗2∶4-10),如果靠自我刻苦和努力就能使人做好一名基督徒,那么耶稣的十架和复活对我们有何意义呢?受洗不是“毕业典礼”,表示做基督徒合格。相反,受洗是宣告基督徒新生命的开始,接下来才是新生命的成长和操练。受洗不是意味着属灵追求的结束(如是这样,那我们最好在临终时受洗)。

  耶稣基督不是一位留给人们一套教条,吩咐人遵守,自己死去了的古代圣人,而是复活在天的主,他给人们内在的生命去胜过罪恶(罗马书8∶1称为“赐生命圣灵的律”),活出新生命;他不仅在你得救的时候进入你里面,更要用“圣灵和火”给你施洗,让你一生被圣灵充满,靠圣灵行事。如果你已经悔改,相信基督是你的救主。我要引用亚拿尼亚对扫罗的话对你说:“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徒22∶16)现在就可以起来,求告他的名,接受洗礼。

重生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2009-08-11
  问:在一次晨祷中,我们一块儿学习约翰福音3章中耶稣与尼哥底母论重生那段经文,教会中对重生的理解有了异义。一部分人认为重生就是再生,是得耶稣的生命,是在人接受耶稣为救赎之主时完成的,是因信而得的,是一次性的,重生以后需要生命成长,弃绝旧人,穿上新人;另一部分则认为重生是信主接受耶稣为救主之后,人老我的样式脱去了,不再骂人,赌博……即所有的恶行去掉以后,在人前有基督徒应有的行为,人才可以重生,是借着人的行为改变才完成的;另外在谈论中还有人提出有什么完全的重生、永远重生及一部分重生等好些词语,所以我想请教编辑部同道们:重生究竟按照理解该是什么时候完成的?一个人能重生几次?重生是否是一次完成的?人如何能够重生及重生与信和行为的关系? 河北康保 张晓东   答: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搞清楚。首先什么是重生?重生是指一个信徒得到新的生命,相对他肉身的生命,是第二次的生,“重”就是再次的意思。重生跟一个人悔改认主连在一起的,因此,重生与得救是同一个意思。重生是从生命的角度讲,得救是指罪得赦免而言。重生是信徒必须有的一个经历,不是一个知识或比方。主耶稣讲重生很清楚,好好研读约翰福音3章的经文,我们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1.重生是进神的国的资格和条件——“人若不重生,就不能够见神的国”(3,5节)。   2.重生是从水和圣灵生的——这是指过程,水指悔改洗净(指信而受洗),圣灵指赐人生命(5-6节)。   3.重生是主的命令——“师傅”的教导不能代替重生(2,7节)。   4.重生是在人心内是看不见的圣灵工作——“如风,不晓得从哪里来”(8节),是圣灵超自然的工作和神迹。   5.重生可通过外在表现看出来——“你听见风的响声”(8节),如吹动树。   圣经指出,“你们死在罪恶过犯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弗2∶1),重生是主耶稣将他复活的荣耀生命赐给我们,让我们在他的圣洁永生的生命上与他有份,因此重生使我“成为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重生是非常真实的一件事,绝不是一种比方。   下一个问题是重生有几次?生命的起点当然只有一次,不要把重生与信徒灵命成长混为一谈。一个人已经有了新生命,但旧人样式的脱去,不一定在转眼之间,而是有一个奋斗与得胜的经过的。正因为一个人已得救重生了,所以内心会有圣灵与肉体的情欲相争的情形(加5∶16-25)。战胜了旧生命,新生命才会脱颖而出,茁壮成长。重生不是多次的,不是一边信主追求长进,一边重生得救。   那么,重生是在哪一天发生的呢? 应该说,是在一个人的内心接受耶稣作他生命的主之时发生的,通过神的话给人生命的种子(彼1∶23),此时,信徒一方面因为圣灵在内心“为罪、为义、为审判”的责备而为罪痛悔、仰望十架,一方面因为主爱的光照、吸引而充满了无法言喻的平安喜乐。但重生的经历又因人而异,有的人在一天之中就经历圣灵的作为而重生了,有的人可能经过了几天或较长一段时间才重生,也有的人可能已有重生的生命,却不一定说得清楚其中的道理。但正如我们不清楚自己的身体出生时的情景那样,说不清楚哪一天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重生的新生命这一回事。   最后,重生与行为之间关系如何呢? 这好比一颗果树,有了嫁接上去的良种枝条,原有结不出好果子的树才会结出好果子。重生是本,行为是果子,而不是颠倒过来。主耶稣说,人必须在他里面,正如葡萄枝子要接在树上才会接出果子(约15∶4-6)。重生又好比父母生孩子,是父母给了孩子生命,而不是靠孩子自己的争取和努力而使自己诞生下来。没有生下来,就谈不上孩子品行如何。同样,信徒的重生是从神而生,使我们成为神的儿女,“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重生是因着我们的信心(参罗10∶9-10),不是我们用自己的行为(即功德)换来的。
重生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2009-08-11

  问:在一次晨祷中,我们一块儿学习约翰福音3章中耶稣与尼哥底母论重生那段经文,教会中对重生的理解有了异义。一部分人认为重生就是再生,是得耶稣的生命,是在人接受耶稣为救赎之主时完成的,是因信而得的,是一次性的,重生以后需要生命成长,弃绝旧人,穿上新人;另一部分则认为重生是信主接受耶稣为救主之后,人老我的样式脱去了,不再骂人,赌博……即所有的恶行去掉以后,在人前有基督徒应有的行为,人才可以重生,是借着人的行为改变才完成的;另外在谈论中还有人提出有什么完全的重生、永远重生及一部分重生等好些词语,所以我想请教编辑部同道们:重生究竟按照理解该是什么时候完成的?一个人能重生几次?重生是否是一次完成的?人如何能够重生及重生与信和行为的关系?

河北康保 张晓东

  答: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搞清楚。首先什么是重生?重生是指一个信徒得到新的生命,相对他肉身的生命,是第二次的生,“重”就是再次的意思。重生跟一个人悔改认主连在一起的,因此,重生与得救是同一个意思。重生是从生命的角度讲,得救是指罪得赦免而言。重生是信徒必须有的一个经历,不是一个知识或比方。主耶稣讲重生很清楚,好好研读约翰福音3章的经文,我们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1.重生是进神的国的资格和条件——“人若不重生,就不能够见神的国”(3,5节)。
  2.重生是从水和圣灵生的——这是指过程,水指悔改洗净(指信而受洗),圣灵指赐人生命(5-6节)。
  3.重生是主的命令——“师傅”的教导不能代替重生(2,7节)。
  4.重生是在人心内是看不见的圣灵工作——“如风,不晓得从哪里来”(8节),是圣灵超自然的工作和神迹。
  5.重生可通过外在表现看出来——“你听见风的响声”(8节),如吹动树。

  圣经指出,“你们死在罪恶过犯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弗2∶1),重生是主耶稣将他复活的荣耀生命赐给我们,让我们在他的圣洁永生的生命上与他有份,因此重生使我“成为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重生是非常真实的一件事,绝不是一种比方。

  下一个问题是重生有几次?生命的起点当然只有一次,不要把重生与信徒灵命成长混为一谈。一个人已经有了新生命,但旧人样式的脱去,不一定在转眼之间,而是有一个奋斗与得胜的经过的。正因为一个人已得救重生了,所以内心会有圣灵与肉体的情欲相争的情形(加5∶16-25)。战胜了旧生命,新生命才会脱颖而出,茁壮成长。重生不是多次的,不是一边信主追求长进,一边重生得救。

  那么,重生是在哪一天发生的呢? 应该说,是在一个人的内心接受耶稣作他生命的主之时发生的,通过神的话给人生命的种子(彼1∶23),此时,信徒一方面因为圣灵在内心“为罪、为义、为审判”的责备而为罪痛悔、仰望十架,一方面因为主爱的光照、吸引而充满了无法言喻的平安喜乐。但重生的经历又因人而异,有的人在一天之中就经历圣灵的作为而重生了,有的人可能经过了几天或较长一段时间才重生,也有的人可能已有重生的生命,却不一定说得清楚其中的道理。但正如我们不清楚自己的身体出生时的情景那样,说不清楚哪一天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重生的新生命这一回事。

  最后,重生与行为之间关系如何呢? 这好比一颗果树,有了嫁接上去的良种枝条,原有结不出好果子的树才会结出好果子。重生是本,行为是果子,而不是颠倒过来。主耶稣说,人必须在他里面,正如葡萄枝子要接在树上才会接出果子(约15∶4-6)。重生又好比父母生孩子,是父母给了孩子生命,而不是靠孩子自己的争取和努力而使自己诞生下来。没有生下来,就谈不上孩子品行如何。同样,信徒的重生是从神而生,使我们成为神的儿女,“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重生是因着我们的信心(参罗10∶9-10),不是我们用自己的行为(即功德)换来的。

大教会得救还是小教会得救?
2009-08-05
  问:我是一位农村青年,我因初信主,很多道理不明白,我们这里有大教会、小教会之分,我是一位大教会的基督徒。小教会的人说我们是属世的,他们是属灵的。听了他们这样说,我不知所措,我不知在哪一方面能得救,怕选择错路,因此我忐忑不安给你们写信,恳请回答。                                            安徽王文良   答:我所收到关于得救问题的来信,总是很多。叫我感到担忧的是:得救在许多人看来,中心不是在十字架,而是要看他们在什么地方、哪一天聚会等等,这都是不对的。得救在圣经中讲得够清楚了,当地传道人为什么不讲呢?   我在这里还是要再引用几句圣经的话来强调一下,盼望你能背下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你若口里承认耶稣为主,心里相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凡接待他的(指相信接受),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2)   圣经教训很多,归结到一点就是相信接受,信什么?就是信——“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当然伴随着相信的有悔改认罪,信靠交托等经历。所以问题决不是大教会还是小教会,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关键是在不在“基督里”,是否与基督有关系,是否有新生命的样式和见证。圣经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一个人若不在基督里,也没有新的生命,在什么地方聚会都没用。这个问题,你可以问问自己。
大教会得救还是小教会得救?
2009-08-05

  问:我是一位农村青年,我因初信主,很多道理不明白,我们这里有大教会、小教会之分,我是一位大教会的基督徒。小教会的人说我们是属世的,他们是属灵的。听了他们这样说,我不知所措,我不知在哪一方面能得救,怕选择错路,因此我忐忑不安给你们写信,恳请回答。

                                           安徽王文良

  答:我所收到关于得救问题的来信,总是很多。叫我感到担忧的是:得救在许多人看来,中心不是在十字架,而是要看他们在什么地方、哪一天聚会等等,这都是不对的。得救在圣经中讲得够清楚了,当地传道人为什么不讲呢?

  我在这里还是要再引用几句圣经的话来强调一下,盼望你能背下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你若口里承认耶稣为主,心里相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凡接待他的(指相信接受),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2)

  圣经教训很多,归结到一点就是相信接受,信什么?就是信——“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当然伴随着相信的有悔改认罪,信靠交托等经历。所以问题决不是大教会还是小教会,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关键是在不在“基督里”,是否与基督有关系,是否有新生命的样式和见证。圣经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一个人若不在基督里,也没有新的生命,在什么地方聚会都没用。这个问题,你可以问问自己。

祷告到哭才得救吗?
2009-08-04
  问:在我们这里,有一派人主张祷告时会哭,才是真正神的儿女,这样才能得救,因此他们在祷告的时候就发出哭声。他们影响了不少信徒。请问,圣经中是否记载祷告要哭,我们如不哭,就不能得救? 福建 董明   答:圣经说:“忧伤痛悔的心,神必不轻看。”我们在圣经中看到,大卫在犯罪后曾流泪祷告,一个有罪的女人在耶稣脚前也流泪,彼得在三次否认主耶稣之后,在鸡叫声中出去痛哭,这都表明他们痛切悔改,为罪而哭的心情。神要我们有这样一颗恨恶罪,又对罪敏觉的心,如果一个人受圣灵感动光照,流泪认自己的罪,这是正常的,有的时候也是必须的。约翰一书中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人是各种各样的,圣灵的工作也是丰富的,并不是每一个人在信主时都有哭出声、流下泪的经历的,也不是只有这样,神才垂听。说一个人必须哭多少多少时间,才能得救(哭到听到神说话为止),有人称它为“哭派”。这是矫枉过正,是极端和危险的做法。是把哭当作得救的功劳了,就有人会为了哭而哭。一切都当出自真心,出自圣灵的工作。有的人信主时没有哭,但他真心悔改了,也相信主耶稣的宝血已经洗去了他一切罪,他就是一个得救的人(罗10∶10)。圣经强调人悔改中的行动。   除了再次为罪所胜而跌倒软弱之外,一个基督徒是不可能一直活在忧愁哭泣之中的。但是圣经也提到另外几种哭(流泪),也是信徒经历的一种。如被主的大爱激发感动,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它使人的心被主的爱所紧紧包裹,使人陶醉于无法言喻的喜乐,眼泪可能是一种畅快的真情流露,还有的时候是为人代祷中,因为恳切焦急,与“哀哭的人同哭”所流出的热泪。如尼希米为国为民求复兴(尼1∶4),主为耶路撒冷(太23∶37),保罗为以弗所的信徒三年之久的流泪祷告(徒20∶31)。这些都不是把哭当作功劳,为哭而哭,而是真情所至。
祷告到哭才得救吗?
2009-08-04

  问:在我们这里,有一派人主张祷告时会哭,才是真正神的儿女,这样才能得救,因此他们在祷告的时候就发出哭声。他们影响了不少信徒。请问,圣经中是否记载祷告要哭,我们如不哭,就不能得救?

福建 董明

  答:圣经说:“忧伤痛悔的心,神必不轻看。”我们在圣经中看到,大卫在犯罪后曾流泪祷告,一个有罪的女人在耶稣脚前也流泪,彼得在三次否认主耶稣之后,在鸡叫声中出去痛哭,这都表明他们痛切悔改,为罪而哭的心情。神要我们有这样一颗恨恶罪,又对罪敏觉的心,如果一个人受圣灵感动光照,流泪认自己的罪,这是正常的,有的时候也是必须的。约翰一书中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人是各种各样的,圣灵的工作也是丰富的,并不是每一个人在信主时都有哭出声、流下泪的经历的,也不是只有这样,神才垂听。说一个人必须哭多少多少时间,才能得救(哭到听到神说话为止),有人称它为“哭派”。这是矫枉过正,是极端和危险的做法。是把哭当作得救的功劳了,就有人会为了哭而哭。一切都当出自真心,出自圣灵的工作。有的人信主时没有哭,但他真心悔改了,也相信主耶稣的宝血已经洗去了他一切罪,他就是一个得救的人(罗10∶10)。圣经强调人悔改中的行动。

  除了再次为罪所胜而跌倒软弱之外,一个基督徒是不可能一直活在忧愁哭泣之中的。但是圣经也提到另外几种哭(流泪),也是信徒经历的一种。如被主的大爱激发感动,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它使人的心被主的爱所紧紧包裹,使人陶醉于无法言喻的喜乐,眼泪可能是一种畅快的真情流露,还有的时候是为人代祷中,因为恳切焦急,与“哀哭的人同哭”所流出的热泪。如尼希米为国为民求复兴(尼1∶4),主为耶路撒冷(太23∶37),保罗为以弗所的信徒三年之久的流泪祷告(徒20∶31)。这些都不是把哭当作功劳,为哭而哭,而是真情所至。

得救的凭据是什么?
2009-08-03
  问:特请教一个问题:得救的经历,信徒个人是不是知道?那么得救的凭据是什么?望主内同工给予解释为盼。                                        山西永和 药福忠   答:得救是指一个人信靠耶稣做他的主时所产生的一个属灵事实,得救和重生是同一个事实的两个方面,均指信徒出死入生的经历。要知道一个人是否得救,可从下面几点衡量:   (一)信心的凭据。得救的凭据在于一个人单纯地相信神的应许(请查考约3∶36,5∶24,约壹5∶13),我们得救完全是本于神白白的恩典,这恩典是因人的信而得着的(弗2∶5-8,罗10∶10)。只要真正相信,就不用怀疑是否得救。这种信心也称“得救的信心”。它包含着人向神的悔改,并把自己完全地按着本相交托于神,信托他为救我们所已完成的十架救恩。有无这种信心自己应知道。   (二)圣灵的凭据。“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8∶16)圣灵“光照”人,就是主说的“让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当人为罪忧伤,并向圣灵敞开自己时,圣灵便在你内心作重生的工作,使你从“灵而生”(约3∶6),而从生命上成为神的儿女;接受耶稣时,圣灵居住在人里头,使身体成为神的殿(林前6∶19)。这种圣灵的内住,也是自己能够知道的。可以表现为恨恶罪恶,喜爱圣洁,渴望神自己,也表现为爱神的话等。   值得提到,信徒因信称义得救后,只是地位上的变化,一些旧生命中的本性还会流露出来,甚至一度失去内在的平安,有人以此怀疑自己是否得救,其实这正是保罗在罗马书中所描写的内心“两个律”的交战(7-8章),要我们站在圣灵一边,体贴圣灵的意思。在你心中圣灵和肉体之间的较量,恰恰证明你是一个得救的人。   (三)良心的凭据。主耶稣的宝血洗净了我们,使我们能存着无亏的良心,能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彼前3∶21,约壹3∶21,来10∶22,参罗9∶1)。   (四)基督徒生活凭据。一个重生的人,一定会把他新的生命流露于外(约壹3∶14,罗6∶4,弗4∶24),他是一个新造的人。
得救的凭据是什么?
2009-08-03

  问:特请教一个问题:得救的经历,信徒个人是不是知道?那么得救的凭据是什么?望主内同工给予解释为盼。

                                       山西永和 药福忠

  答:得救是指一个人信靠耶稣做他的主时所产生的一个属灵事实,得救和重生是同一个事实的两个方面,均指信徒出死入生的经历。要知道一个人是否得救,可从下面几点衡量:

  (一)信心的凭据。得救的凭据在于一个人单纯地相信神的应许(请查考约3∶36,5∶24,约壹5∶13),我们得救完全是本于神白白的恩典,这恩典是因人的信而得着的(弗2∶5-8,罗10∶10)。只要真正相信,就不用怀疑是否得救。这种信心也称“得救的信心”。它包含着人向神的悔改,并把自己完全地按着本相交托于神,信托他为救我们所已完成的十架救恩。有无这种信心自己应知道。

  (二)圣灵的凭据。“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8∶16)圣灵“光照”人,就是主说的“让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当人为罪忧伤,并向圣灵敞开自己时,圣灵便在你内心作重生的工作,使你从“灵而生”(约3∶6),而从生命上成为神的儿女;接受耶稣时,圣灵居住在人里头,使身体成为神的殿(林前6∶19)。这种圣灵的内住,也是自己能够知道的。可以表现为恨恶罪恶,喜爱圣洁,渴望神自己,也表现为爱神的话等。

  值得提到,信徒因信称义得救后,只是地位上的变化,一些旧生命中的本性还会流露出来,甚至一度失去内在的平安,有人以此怀疑自己是否得救,其实这正是保罗在罗马书中所描写的内心“两个律”的交战(7-8章),要我们站在圣灵一边,体贴圣灵的意思。在你心中圣灵和肉体之间的较量,恰恰证明你是一个得救的人。

  (三)良心的凭据。主耶稣的宝血洗净了我们,使我们能存着无亏的良心,能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彼前3∶21,约壹3∶21,来10∶22,参罗9∶1)。

  (四)基督徒生活凭据。一个重生的人,一定会把他新的生命流露于外(约壹3∶14,罗6∶4,弗4∶24),他是一个新造的人。

耶稣真的是神的儿子吗?
2009-07-29
  问: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说耶稣是基督教传说中的人物,不一定真的有这个人。基督教的起源是犹太人为要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另外,如果历史上真的有一个叫耶稣的人的话,他怎么是上帝的儿子呢?请回答。                                       上海俞达   答: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先通过逻辑的推理来看:   一、如果没有耶稣,怎么解释他的门徒如此努力地要向世人传讲他,并不惜付上生命的代价。他的门徒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了顺服他的命令走上殉道的路的,被处以极刑,却面带喜乐,慨然赴死!新约圣经本身、历史记载和考古遗迹等强烈地证明,正是一位真实的耶稣,解释了这一切。如果说,门徒虚构一宗教为要向当时的罗马政权反抗,那就又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耶稣的言论,以及他的门徒的言论(如保罗等人)中,没有一处地方提到浙事,正相反的是,他们都一致提出,要顺服掌权者,因为权柄是出于神,国家的公民要尽应有的义务,如纳税。   二、如果没有耶稣,怎么解释他对全人类如此强大的影响,历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耶稣对人类的影响无人能及。先不说,公元纪元以他为划分,他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成为今天世界公认的基本道德根基;他没有写一个字留在世上,但全世界古往今来有关他的著作真正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他给许多著名文学家以灵感,他没有创作一首乐曲,但世界上无数最优秀的作曲家作曲颂赞他;他的道理传到之地,茹毛饮血的民族一跃加入到世界文明的行列……   三、如果没有耶稣,怎么解释今天世界上无数的人因他所带来的生命的改变。如把许多挂名的基督徒也计算在内,今天占世界人口的近三分之一的人,即约20亿人是他的门徒,包括许多出色的学者、科学家和艺术家。   耶稣是不是神的儿子,上面的回答已有足够的说服力,但我要在这里再引用20世纪基督教著名思想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路益斯的经典性推论,请你思考。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是基督徒非常熟悉的圣经,耶稣是神的儿子,他就是属于灵的看不见的上帝,在肉身的显现,即“道成肉身”。这通过他的独特的出生、他所行的神迹、他的复活等来证明的;也有他自己大量毫不含糊的宣告,尤其是约翰福音,也正因为这,他承担亵渎神的罪名,被交给罗马人处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可以设想,关于耶稣是谁,不外乎以下三个可能的结论:   首先,他是“骗子”?若这样,他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欺世盗名之徒。但我们要想的是,他为什么要骗?他骗了什么?他反而因此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又怎么可能持久地吸引那么多的人跟随他?让其他人也与他一同送命?无疑这不可能!   其次,他是“疯子”?他“口出狂言”,说世界是借着他造的,自己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又说“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赐给我了”等等,如此口气,空前绝后、古今未有。但一个疯子怎么会有如此冷静而深刻的道德教导?另外,他的道德教导成为古往今来社会文明的基础、法律的根基,怎么能用“疯子论”可以解释!这太不可思议了。   最后,他是“神子”。也就是他自己所反复宣告的身份!正是这一身份是一切谜底的唯一答案,古往今来无数人正是如此相信。   盼望我的这一解释能帮助你,但还必须知道,信仰不仅是推论的产物,应当用你的心灵与他的联合,他愿意进到你的生命中。祝愿你跨出关键的一步!
耶稣真的是神的儿子吗?
2009-07-29

  问: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说耶稣是基督教传说中的人物,不一定真的有这个人。基督教的起源是犹太人为要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另外,如果历史上真的有一个叫耶稣的人的话,他怎么是上帝的儿子呢?请回答。

                                      上海俞达

  答: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先通过逻辑的推理来看:
  一、如果没有耶稣,怎么解释他的门徒如此努力地要向世人传讲他,并不惜付上生命的代价。他的门徒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了顺服他的命令走上殉道的路的,被处以极刑,却面带喜乐,慨然赴死!新约圣经本身、历史记载和考古遗迹等强烈地证明,正是一位真实的耶稣,解释了这一切。如果说,门徒虚构一宗教为要向当时的罗马政权反抗,那就又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耶稣的言论,以及他的门徒的言论(如保罗等人)中,没有一处地方提到浙事,正相反的是,他们都一致提出,要顺服掌权者,因为权柄是出于神,国家的公民要尽应有的义务,如纳税。

  二、如果没有耶稣,怎么解释他对全人类如此强大的影响,历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耶稣对人类的影响无人能及。先不说,公元纪元以他为划分,他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成为今天世界公认的基本道德根基;他没有写一个字留在世上,但全世界古往今来有关他的著作真正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他给许多著名文学家以灵感,他没有创作一首乐曲,但世界上无数最优秀的作曲家作曲颂赞他;他的道理传到之地,茹毛饮血的民族一跃加入到世界文明的行列……

  三、如果没有耶稣,怎么解释今天世界上无数的人因他所带来的生命的改变。如把许多挂名的基督徒也计算在内,今天占世界人口的近三分之一的人,即约20亿人是他的门徒,包括许多出色的学者、科学家和艺术家。

  耶稣是不是神的儿子,上面的回答已有足够的说服力,但我要在这里再引用20世纪基督教著名思想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路益斯的经典性推论,请你思考。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是基督徒非常熟悉的圣经,耶稣是神的儿子,他就是属于灵的看不见的上帝,在肉身的显现,即“道成肉身”。这通过他的独特的出生、他所行的神迹、他的复活等来证明的;也有他自己大量毫不含糊的宣告,尤其是约翰福音,也正因为这,他承担亵渎神的罪名,被交给罗马人处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可以设想,关于耶稣是谁,不外乎以下三个可能的结论:

  首先,他是“骗子”?若这样,他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欺世盗名之徒。但我们要想的是,他为什么要骗?他骗了什么?他反而因此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又怎么可能持久地吸引那么多的人跟随他?让其他人也与他一同送命?无疑这不可能!

  其次,他是“疯子”?他“口出狂言”,说世界是借着他造的,自己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又说“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赐给我了”等等,如此口气,空前绝后、古今未有。但一个疯子怎么会有如此冷静而深刻的道德教导?另外,他的道德教导成为古往今来社会文明的基础、法律的根基,怎么能用“疯子论”可以解释!这太不可思议了。

  最后,他是“神子”。也就是他自己所反复宣告的身份!正是这一身份是一切谜底的唯一答案,古往今来无数人正是如此相信。

  盼望我的这一解释能帮助你,但还必须知道,信仰不仅是推论的产物,应当用你的心灵与他的联合,他愿意进到你的生命中。祝愿你跨出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