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仰教义 教义简介
要道问答
信仰问答
今天我们还能听到神对我们说话吗?
2010-05-10
  问:我们在圣经中看到神与人的关系是那么的近,常常与人来往,向人发出启示,那些被神使用的人,也常会在异梦或异象中见神的面,更可经常听到神的声音。我真羡慕这种生活,我要问,现在神是否还跟人说话?另外,我在听道中,已不止一次听到老牧师说,神对他怎么说等等,请问这种听见,与圣经中的记载,是否一样?                                        上海一弟兄   答:我们所信的神是永远活着的神,主耶稣完成救恩后升天,在天上得着永远的荣耀,他在那里不是远离了我们,不是不再有兴趣管我们。他仍然以他无法测度的大爱,关爱着他所爱的人。“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我们若说,今天神不再向世人说话了,这也不符合逻辑。主耶稣仍然渴望与人沟通,进入人的心中。因此,他在上十字架的前一晚,对门徒再三应许圣灵保惠师要来,永远与门徒同在:“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14∶15-18)虽然今天主耶稣不以在地上的样式,与人同在,但告诉我们将以圣灵的形式到来。也就是说,他仍然真实地、活生生地与我们同在。《约翰福音》以后的《使徒行传》,就见证并记载了门徒在被圣灵充满后与圣灵同在的情景。   关键的问题是,怎么知道是神在向我们说话?神向人说话,第一种是超自然的情景,清晰的对你发出指示或安慰,似乎是肉耳可听见的,我不否认这一情景,但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所能强求的,因为主动权在于神。第二是神通过圣经向人说话,而不是靠肉耳。声音与话语不同,声音是直接对你说的,而话语是可以通过别人传达的。圣经是神的话,经文原来是对任何人说的,但突然一句神的话进入了你的心,清楚知道从神而来,成为神直接的声音,尤其是你正在为某事等候神的带领之际。根据圣经原文,这种情景的“话”,有一专门的词——“瑞玛”(Rhema),这正是主耶稣提到的:圣灵的到来,“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约14∶26)。第三是圣灵的内在的教训,《约翰一书》把这称为“恩膏”的教训(2∶27),也就是圣灵的内在感动,是凭你心灵的直觉晓得的,圣灵愿意在“凡事上”教导你。主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约6∶63),一个人不仅仅有身体,有理智情感,他/她还有灵的功能,属灵的人能“参透万事”(林前2∶14-15)。因此我们要有一双属灵的耳朵。   有时候,神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发出声音,诗篇中美妙的诗句也描写了神向人说话时的情景:“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你的波浪洪滔漫过我身。”(42∶7)这里把神的话语生动地描述为“瀑布发声”,在人的心灵中(深渊)造成的激荡,以及那种被神的爱和大能所陶醉的情形。   我们必须有成长的生命,试想,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孩,妈妈告诉他当今世界的形势,他能听懂吗?此外,还必须爱慕神的话,是一个与神同行的人。其实祷告就是一个听见神说话的时候。我们常说,祷告是与神交谈,因此是双向的。但太多的时候,我们的祷告是例行公事,形式的成分较多,说一通不知哪里学来的滚瓜烂熟的辞汇,或为各样的事向神祈求,好似给神一张购物清单,请他办事,哪里有安静倾听的耐心。祷告变成人单方面的独白,并不期待神向自己说话。这是许多信徒祷告生活的写照,事实上也是属灵生命无法成长的根本原因。只有自己与神个人的亲密关系,他才能有顺服神并不断追求的动力。圣经说:“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也没有退后。”(赛50∶4)训练自己属灵的耳朵很重要。我们要神向自己说话,不是为新奇,而是为遵行他的旨意,如果神对你说了一次,你不去顺服,别指望求神再对你说新的事。   再一个重要的提醒是:正如今天的空气中充满了各种电磁波(广播、电视、卫星、手机等),灵界也有各种声音,我们必须分别什么是从神来,什么是从自己的潜意识来,什么是从魔鬼邪灵来,以及什么是他人的声音。今天神给人的感动和启示,不会与圣经相矛盾、相抵触。一个在祷告中不断亲近神,与神有深度交往的人,他已经熟悉圣灵的声音,就像孩子对自己母亲的声音有着高度的敏锐,如打电话,母亲用不着介绍自己。主耶稣说:“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10∶27)但他又要我们对声音进行分辨,看是否是他的声音,或者是出于强盗或生人(10∶1-6)。凡出于主的声音,必定是带来生命、安慰和力量,清楚指明人当走的路,使人有忽然开朗的感觉,正如诗篇上描写的,像断了奶的婴孩安卧在母亲的怀中(诗131),内心被喜乐平安充盈。而来自鬼魔的声音则正相反,它使人恼怒、烦躁不安,骄傲和自以为是,结果是远离神。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平时无心倾听神的声音,只在自己急需时,要求神马上立竿见影向我们说话,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神不会被人利用!神的要求是,人若切切寻求,就必寻见。
今天我们还能听到神对我们说话吗?
2010-05-10

  问:我们在圣经中看到神与人的关系是那么的近,常常与人来往,向人发出启示,那些被神使用的人,也常会在异梦或异象中见神的面,更可经常听到神的声音。我真羡慕这种生活,我要问,现在神是否还跟人说话?另外,我在听道中,已不止一次听到老牧师说,神对他怎么说等等,请问这种听见,与圣经中的记载,是否一样?

                                       上海一弟兄

  答:我们所信的神是永远活着的神,主耶稣完成救恩后升天,在天上得着永远的荣耀,他在那里不是远离了我们,不是不再有兴趣管我们。他仍然以他无法测度的大爱,关爱着他所爱的人。“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我们若说,今天神不再向世人说话了,这也不符合逻辑。主耶稣仍然渴望与人沟通,进入人的心中。因此,他在上十字架的前一晚,对门徒再三应许圣灵保惠师要来,永远与门徒同在:“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14∶15-18)虽然今天主耶稣不以在地上的样式,与人同在,但告诉我们将以圣灵的形式到来。也就是说,他仍然真实地、活生生地与我们同在。《约翰福音》以后的《使徒行传》,就见证并记载了门徒在被圣灵充满后与圣灵同在的情景。

  关键的问题是,怎么知道是神在向我们说话?神向人说话,第一种是超自然的情景,清晰的对你发出指示或安慰,似乎是肉耳可听见的,我不否认这一情景,但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所能强求的,因为主动权在于神。第二是神通过圣经向人说话,而不是靠肉耳。声音与话语不同,声音是直接对你说的,而话语是可以通过别人传达的。圣经是神的话,经文原来是对任何人说的,但突然一句神的话进入了你的心,清楚知道从神而来,成为神直接的声音,尤其是你正在为某事等候神的带领之际。根据圣经原文,这种情景的“话”,有一专门的词——“瑞玛”(Rhema),这正是主耶稣提到的:圣灵的到来,“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约14∶26)。第三是圣灵的内在的教训,《约翰一书》把这称为“恩膏”的教训(2∶27),也就是圣灵的内在感动,是凭你心灵的直觉晓得的,圣灵愿意在“凡事上”教导你。主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约6∶63),一个人不仅仅有身体,有理智情感,他/她还有灵的功能,属灵的人能“参透万事”(林前2∶14-15)。因此我们要有一双属灵的耳朵。

  有时候,神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发出声音,诗篇中美妙的诗句也描写了神向人说话时的情景:“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你的波浪洪滔漫过我身。”(42∶7)这里把神的话语生动地描述为“瀑布发声”,在人的心灵中(深渊)造成的激荡,以及那种被神的爱和大能所陶醉的情形。

  我们必须有成长的生命,试想,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孩,妈妈告诉他当今世界的形势,他能听懂吗?此外,还必须爱慕神的话,是一个与神同行的人。其实祷告就是一个听见神说话的时候。我们常说,祷告是与神交谈,因此是双向的。但太多的时候,我们的祷告是例行公事,形式的成分较多,说一通不知哪里学来的滚瓜烂熟的辞汇,或为各样的事向神祈求,好似给神一张购物清单,请他办事,哪里有安静倾听的耐心。祷告变成人单方面的独白,并不期待神向自己说话。这是许多信徒祷告生活的写照,事实上也是属灵生命无法成长的根本原因。只有自己与神个人的亲密关系,他才能有顺服神并不断追求的动力。圣经说:“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也没有退后。”(赛50∶4)训练自己属灵的耳朵很重要。我们要神向自己说话,不是为新奇,而是为遵行他的旨意,如果神对你说了一次,你不去顺服,别指望求神再对你说新的事。

  再一个重要的提醒是:正如今天的空气中充满了各种电磁波(广播、电视、卫星、手机等),灵界也有各种声音,我们必须分别什么是从神来,什么是从自己的潜意识来,什么是从魔鬼邪灵来,以及什么是他人的声音。今天神给人的感动和启示,不会与圣经相矛盾、相抵触。一个在祷告中不断亲近神,与神有深度交往的人,他已经熟悉圣灵的声音,就像孩子对自己母亲的声音有着高度的敏锐,如打电话,母亲用不着介绍自己。主耶稣说:“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10∶27)但他又要我们对声音进行分辨,看是否是他的声音,或者是出于强盗或生人(10∶1-6)。凡出于主的声音,必定是带来生命、安慰和力量,清楚指明人当走的路,使人有忽然开朗的感觉,正如诗篇上描写的,像断了奶的婴孩安卧在母亲的怀中(诗131),内心被喜乐平安充盈。而来自鬼魔的声音则正相反,它使人恼怒、烦躁不安,骄傲和自以为是,结果是远离神。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平时无心倾听神的声音,只在自己急需时,要求神马上立竿见影向我们说话,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神不会被人利用!神的要求是,人若切切寻求,就必寻见。

禁食祷告有何意义?要注意什么?
2010-04-20
  问:我在圣经中看到耶稣的教导中常提到禁食祷告,但我在教会中却很少听到有关这方面的道理,是否现在不大提倡禁食祷告,我自己想按照主耶稣的教导去做,但不知道应当注意什么?禁食的意义又有哪些?请你告诉我。                                           上海 王芬   答:禁食祷告在圣经中很早就提到,不是新约才有的教导。旧约以色列民的许多节期,耶和华神都要求他们在受节时要禁食,“刻苦己心”并专心仰望神。另外在一些重要的祷告中,特别是为罪忧伤悔改的祷告中,常常也伴随着禁食祷告,如尼希米(1∶4;9∶1),但以理(9∶3)。因此,新约主耶稣在讲到禁食祷告时,是承接了旧约已有的对祷告的要求,所以他说:“你们禁食的时候……你禁食的时候……”(太6∶16-18)。主耶稣所反对的是那种徒有外表,做给人看的禁食,他强调禁食是信徒自己与神之间的事。今天我们也是采取这种立场。   在主耶稣看来,信徒的禁食祷告是他们属灵生活中的一部分,尽管当他与门徒同在时,门徒好像并没有禁食,所以引起施洗约翰的门徒的问题,主耶稣的回答是:“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太9∶14-15)当主离开后,使徒行传一书就记载了门徒们常常用禁食祷告的形式,来亲近主,明确带领,从主得力。今天我们禁食祷告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有人说,“禁食祷告是新教遗失的珍宝”。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因为在中世纪,禁食祷告偏离了原来的意义,变成了人得救的“功德”,流于形式外表,重蹈了主耶稣所指责的法利赛人的老路,新教在马丁路德改教以后,就渐渐有所遗忘。我认为什么事情都不要走极端,而应当恢复其本来面目。我们既不能走到禁欲主义的路上,也不要认为凡是身体的需要都是合理的,有些禁食等生理上的舍弃就被看成“没有节制”。但是是否禁食,今天仍然是信徒个人的事,不应当有人强加。   我们要清楚的是,禁食祷告不是我们向神示威,“强迫”他一定要听自己的祷告。的确,通过禁食祷告表明了你祷告的迫切和信心,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用来培养自己内在属灵的需要,肯自愿地暂时放下身体上的需要,学习舍弃,专注于神的事,让心灵对神的渴慕能得以增加,并能学会体贴圣灵的意思(罗8∶5)。   旧约以赛亚书在批评神所不喜悦的禁食的同时,提出神所拣选的禁食的两种功能:一是“解下轭上的索”、“折断一切的轭”,即使人得释放的能力;二是关心那些困苦有需要的人(58∶6-7)。今天人们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吃得太好,以至于“吃出”一身的病,特别是中国人按传统太讲究吃,不仅要求吃得鲜,还要吃得奇(有句话叫“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四条腿的,除了板凳,都能吃”)。现在连主张健康和减肥的人士都在倡导人们作适当的节食,甚至有规律的断食,以清除身体毒素,和多余脂肪。医学研究最近指出,每周进行一顿的断食,能增加肌体的抵抗力。当然,我们作禁食祷告主要不是为了健身,正如圣经指出:“操练身体,益处还少,唯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8)   我们禁食也要适当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的病,如严重的胃病等,就不宜较长时间不进食。有的禁食还主张可以喝些水,尤其在炎热干旱的季节。有时,禁食还可以以一段时间里不吃肉类食物的形式来进行,基督教有的宗派也在某些节期里主张这样做。但更可以做到的是,平时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尽量吃得简单、吃得少,既利于身体的健康,也有利于属灵生命。少花时间用于烦琐的“买、洗、烧”的工作,多用于祷告和服侍救助他人,也是对节制的要求的实践(参林前9∶25)。这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禁食,但对我们大有裨益,却是可以做到的。   按照圣经和传统,禁食在时间上有采取定期的早晨禁食的(如太6∶17),有一段时间集中进行的(如徒9∶9),在内容上有为罪懊悔的(如利21∶27,诗69∶10),有为得能力的(太17∶21),有为恳切代求的(如斯4∶16,代下20∶1-4,但9∶3),有为明白引导的(徒13∶2);在形式上有部分禁食和绝对禁食。我认为三天以上的禁食必须有神清楚的指示,并征询教会牧师的意见。   旧约耶和华神为以色列人规定了饮食的律法,尽管我们今天不必遵守这些律法,但对基督徒而言,里面难道一点教训也没有吗?我相信是有的,至少告诉我们,神对人吃什么还是关心的,吃什么与灵性是有些讲究的。正如保罗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31)   当属神的子民自愿放下自己的享受,为神的国守望和付上恳切的代祷之时,正是地上的教会释放出惊人的属灵力量之际。保罗说,爱是永不止息,这是基于一种深深的对人和对神的爱所发出来的力量。
禁食祷告有何意义?要注意什么?
2010-04-20

  问:我在圣经中看到耶稣的教导中常提到禁食祷告,但我在教会中却很少听到有关这方面的道理,是否现在不大提倡禁食祷告,我自己想按照主耶稣的教导去做,但不知道应当注意什么?禁食的意义又有哪些?请你告诉我。

                                          上海 王芬

  答:禁食祷告在圣经中很早就提到,不是新约才有的教导。旧约以色列民的许多节期,耶和华神都要求他们在受节时要禁食,“刻苦己心”并专心仰望神。另外在一些重要的祷告中,特别是为罪忧伤悔改的祷告中,常常也伴随着禁食祷告,如尼希米(1∶4;9∶1),但以理(9∶3)。因此,新约主耶稣在讲到禁食祷告时,是承接了旧约已有的对祷告的要求,所以他说:“你们禁食的时候……你禁食的时候……”(太6∶16-18)。主耶稣所反对的是那种徒有外表,做给人看的禁食,他强调禁食是信徒自己与神之间的事。今天我们也是采取这种立场。

  在主耶稣看来,信徒的禁食祷告是他们属灵生活中的一部分,尽管当他与门徒同在时,门徒好像并没有禁食,所以引起施洗约翰的门徒的问题,主耶稣的回答是:“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太9∶14-15)当主离开后,使徒行传一书就记载了门徒们常常用禁食祷告的形式,来亲近主,明确带领,从主得力。今天我们禁食祷告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有人说,“禁食祷告是新教遗失的珍宝”。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因为在中世纪,禁食祷告偏离了原来的意义,变成了人得救的“功德”,流于形式外表,重蹈了主耶稣所指责的法利赛人的老路,新教在马丁路德改教以后,就渐渐有所遗忘。我认为什么事情都不要走极端,而应当恢复其本来面目。我们既不能走到禁欲主义的路上,也不要认为凡是身体的需要都是合理的,有些禁食等生理上的舍弃就被看成“没有节制”。但是是否禁食,今天仍然是信徒个人的事,不应当有人强加。

  我们要清楚的是,禁食祷告不是我们向神示威,“强迫”他一定要听自己的祷告。的确,通过禁食祷告表明了你祷告的迫切和信心,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用来培养自己内在属灵的需要,肯自愿地暂时放下身体上的需要,学习舍弃,专注于神的事,让心灵对神的渴慕能得以增加,并能学会体贴圣灵的意思(罗8∶5)。

  旧约以赛亚书在批评神所不喜悦的禁食的同时,提出神所拣选的禁食的两种功能:一是“解下轭上的索”、“折断一切的轭”,即使人得释放的能力;二是关心那些困苦有需要的人(58∶6-7)。今天人们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吃得太好,以至于“吃出”一身的病,特别是中国人按传统太讲究吃,不仅要求吃得鲜,还要吃得奇(有句话叫“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四条腿的,除了板凳,都能吃”)。现在连主张健康和减肥的人士都在倡导人们作适当的节食,甚至有规律的断食,以清除身体毒素,和多余脂肪。医学研究最近指出,每周进行一顿的断食,能增加肌体的抵抗力。当然,我们作禁食祷告主要不是为了健身,正如圣经指出:“操练身体,益处还少,唯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8)

  我们禁食也要适当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的病,如严重的胃病等,就不宜较长时间不进食。有的禁食还主张可以喝些水,尤其在炎热干旱的季节。有时,禁食还可以以一段时间里不吃肉类食物的形式来进行,基督教有的宗派也在某些节期里主张这样做。但更可以做到的是,平时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尽量吃得简单、吃得少,既利于身体的健康,也有利于属灵生命。少花时间用于烦琐的“买、洗、烧”的工作,多用于祷告和服侍救助他人,也是对节制的要求的实践(参林前9∶25)。这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禁食,但对我们大有裨益,却是可以做到的。

  按照圣经和传统,禁食在时间上有采取定期的早晨禁食的(如太6∶17),有一段时间集中进行的(如徒9∶9),在内容上有为罪懊悔的(如利21∶27,诗69∶10),有为得能力的(太17∶21),有为恳切代求的(如斯4∶16,代下20∶1-4,但9∶3),有为明白引导的(徒13∶2);在形式上有部分禁食和绝对禁食。我认为三天以上的禁食必须有神清楚的指示,并征询教会牧师的意见。

  旧约耶和华神为以色列人规定了饮食的律法,尽管我们今天不必遵守这些律法,但对基督徒而言,里面难道一点教训也没有吗?我相信是有的,至少告诉我们,神对人吃什么还是关心的,吃什么与灵性是有些讲究的。正如保罗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31)

  当属神的子民自愿放下自己的享受,为神的国守望和付上恳切的代祷之时,正是地上的教会释放出惊人的属灵力量之际。保罗说,爱是永不止息,这是基于一种深深的对人和对神的爱所发出来的力量。

个人祷告时何种形式最好?
2010-02-09
  问:我是一位初入教的信徒,每次去教会祷告听道,天长日久我发现信徒祷告时形式姿势不一,纷纭多样,如大多数信徒站立,闭目、低头祷告,少数信徒跪着低头祷告。看到这种现象使我想到以下问题,请给予帮助。祷告形式是否应该统一?又如各种类型的病人如跛子、半身不遂、骨折、身体虚弱、卧床不起等如何祷告?                                      陕西 常振岗   答:祷告没有固定的姿势,也没有哪种形式更好的说法,主耶稣教导我们祷告的关键是“用心灵和诚实”向神敬拜,因为“神要这样的人拜他”(约4∶23),祷告不是为了做给人看,而是心灵向神的倾诉,不受外在环境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向神祷告,比如在走路、乘车、排队等时候在心中意识地用无声的语言祷告,在你正在进行一些工作活动时,也可在心中默默地想念神,这些都不用外在的身体姿势,是把祷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时刻活在神的面光之中。   但内心的祷告不能代替下面要说的向神说出来的,专门献上的祷告。旧约会幕中的香代表信徒的祷告(启5∶8),而香必须点燃才能发出香气,照样我们必须发出祷告,用嘴唇结出神所喜悦的“果子”(来13∶15)。尽管我们不讲究外在的姿势,但当我们个人专心地面对神,向他祷告敬拜时,或者当我们与其他弟兄姊妹参加聚会一同祷告时,就不可能没有身体的姿势。身体姿势也可称为身体语言,帮助人更真切地表达心灵的需要,让我们看看圣经中的人如何祷告。   ——“哈拿心中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为她醉了。”(撒上1∶10-13)。   ——“以利亚上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膝之中”。(王上18∶42)   ——“献晚祭的时候,我(以斯拉)起来,心中愁苦,穿着撕裂的衣袍,双膝跪下向耶和华我的神举手。”(拉9∶5)   ——“我(大卫)还活的时候要这样称颂你,我要奉你的名举手。”(诗63∶4)   ——“我(亚萨)在患难之日寻求主,我在夜间不住地举手祷告。”(诗77∶2)   ——“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6∶10)   ——“他(主耶稣)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我(保罗)愿男人无愤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   以上列举八处经文,均提到他们的祷告,其中好些都是在很迫切的情况下的祷告,四福音也记载主耶稣祷告时用的丰富姿势。当然,我们不是每次祷告都要“模仿”某些姿势,但当一个人沉浸在与神的灵交之中,我们不妨放松肢体,让其自然地表达我们的心情。除了上述经文提到的几种姿势外,最普通的是祷告时可以把双手放在胸前,或抱掌,或掌心交叉相合(如常见的图片中的祷告姿势),也可以举起双手,这是圣经中最常见的姿势,有助于我们内心专注,也显得神情迫切。此外,我们也可以坐着,或站着,均看具体情况而定。当我们与其他人一同祷告时,我们要随主持人的引导,把自己融入到这一祷告敬神的集体之中,不要因为拘谨、冷漠等而使自己显得格格不入,也不要固执于某一你喜欢的祷告姿势而引起与其他信徒的争执。至于身体不方便,就不能强制要求他用某种姿势祷告。
个人祷告时何种形式最好?
2010-02-09

  问:我是一位初入教的信徒,每次去教会祷告听道,天长日久我发现信徒祷告时形式姿势不一,纷纭多样,如大多数信徒站立,闭目、低头祷告,少数信徒跪着低头祷告。看到这种现象使我想到以下问题,请给予帮助。祷告形式是否应该统一?又如各种类型的病人如跛子、半身不遂、骨折、身体虚弱、卧床不起等如何祷告?

                                     陕西 常振岗

  答:祷告没有固定的姿势,也没有哪种形式更好的说法,主耶稣教导我们祷告的关键是“用心灵和诚实”向神敬拜,因为“神要这样的人拜他”(约4∶23),祷告不是为了做给人看,而是心灵向神的倾诉,不受外在环境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向神祷告,比如在走路、乘车、排队等时候在心中意识地用无声的语言祷告,在你正在进行一些工作活动时,也可在心中默默地想念神,这些都不用外在的身体姿势,是把祷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时刻活在神的面光之中。

  但内心的祷告不能代替下面要说的向神说出来的,专门献上的祷告。旧约会幕中的香代表信徒的祷告(启5∶8),而香必须点燃才能发出香气,照样我们必须发出祷告,用嘴唇结出神所喜悦的“果子”(来13∶15)。尽管我们不讲究外在的姿势,但当我们个人专心地面对神,向他祷告敬拜时,或者当我们与其他弟兄姊妹参加聚会一同祷告时,就不可能没有身体的姿势。身体姿势也可称为身体语言,帮助人更真切地表达心灵的需要,让我们看看圣经中的人如何祷告。

  ——“哈拿心中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为她醉了。”(撒上1∶10-13)。

  ——“以利亚上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膝之中”。(王上18∶42)

  ——“献晚祭的时候,我(以斯拉)起来,心中愁苦,穿着撕裂的衣袍,双膝跪下向耶和华我的神举手。”(拉9∶5)

  ——“我(大卫)还活的时候要这样称颂你,我要奉你的名举手。”(诗63∶4)

  ——“我(亚萨)在患难之日寻求主,我在夜间不住地举手祷告。”(诗77∶2)

  ——“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6∶10)

  ——“他(主耶稣)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我(保罗)愿男人无愤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

  以上列举八处经文,均提到他们的祷告,其中好些都是在很迫切的情况下的祷告,四福音也记载主耶稣祷告时用的丰富姿势。当然,我们不是每次祷告都要“模仿”某些姿势,但当一个人沉浸在与神的灵交之中,我们不妨放松肢体,让其自然地表达我们的心情。除了上述经文提到的几种姿势外,最普通的是祷告时可以把双手放在胸前,或抱掌,或掌心交叉相合(如常见的图片中的祷告姿势),也可以举起双手,这是圣经中最常见的姿势,有助于我们内心专注,也显得神情迫切。此外,我们也可以坐着,或站着,均看具体情况而定。当我们与其他人一同祷告时,我们要随主持人的引导,把自己融入到这一祷告敬神的集体之中,不要因为拘谨、冷漠等而使自己显得格格不入,也不要固执于某一你喜欢的祷告姿势而引起与其他信徒的争执。至于身体不方便,就不能强制要求他用某种姿势祷告。

祷告时怎样说“阿们”?
2010-01-27
  问:请问祷告一句,其他人“阿门”一声,这样好不好?如何在祷告中用“阿们”?                                       江苏常州 徐家天   答:“阿们”是一个有着丰富意义的词,表示“是的”、“就是如此”或“诚心所愿”等意(新约圣经有时译为“实在”),是我们个人祷告或聚会祷告中所用的词。别人在祷告时,如果你赞同,有感动,作为回应,喊出“阿们”是可以的,当然如果有的不习惯这样,或者因为某种场合,而在结束时才一同说“阿们”,这也可以,不必强求一律。   别人祷告时回应“阿们”,在圣经中也是有记载的,如哥林多前书14章16节,启示录7章9-12节,这样做,除了表示自己也参与同心合意的祷告外,也有一种敬虔火热的气氛,别人的祷告,引起了你的共鸣,即使你口中不说“阿们”,也当在心中说,否则,至少也不利于集中注意(尤其稍长些的祷告)。   当信徒与其他人一同祷告时,别人祷告不是叫你做旁听的听众,而是在代你祷告,所以你一边听,一边也应在心中祷告,祷告到你心里时,可喊“阿们”附应,也能使气氛火热。不过,在此我们也要小心,不要把“阿们”当成无心的口头语,另外,说“阿们”也要根据祷告中的内容,不要不管内容机械地喊。除了“阿们”外,有时,会众也可以用“赞美主”等来回应。
祷告时怎样说“阿们”?
2010-01-27

  问:请问祷告一句,其他人“阿门”一声,这样好不好?如何在祷告中用“阿们”?

                                      江苏常州 徐家天

  答:“阿们”是一个有着丰富意义的词,表示“是的”、“就是如此”或“诚心所愿”等意(新约圣经有时译为“实在”),是我们个人祷告或聚会祷告中所用的词。别人在祷告时,如果你赞同,有感动,作为回应,喊出“阿们”是可以的,当然如果有的不习惯这样,或者因为某种场合,而在结束时才一同说“阿们”,这也可以,不必强求一律。

  别人祷告时回应“阿们”,在圣经中也是有记载的,如哥林多前书14章16节,启示录7章9-12节,这样做,除了表示自己也参与同心合意的祷告外,也有一种敬虔火热的气氛,别人的祷告,引起了你的共鸣,即使你口中不说“阿们”,也当在心中说,否则,至少也不利于集中注意(尤其稍长些的祷告)。

  当信徒与其他人一同祷告时,别人祷告不是叫你做旁听的听众,而是在代你祷告,所以你一边听,一边也应在心中祷告,祷告到你心里时,可喊“阿们”附应,也能使气氛火热。不过,在此我们也要小心,不要把“阿们”当成无心的口头语,另外,说“阿们”也要根据祷告中的内容,不要不管内容机械地喊。除了“阿们”外,有时,会众也可以用“赞美主”等来回应。

祷告讲究地方是否圣洁,对否?
2009-11-19
  问: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请能予以解答。我们这里多数都是农村,坟地多又没有一定的集中点,这里有传道人对信徒说:坟地是不洁之处,不可祷告(指无声的祷告默想),又说厕所是污秽的地方,也不可祷告,我想假如信徒在厕所中突然肚子疼.也不能求神吗?这怎么理解?因为这很有普遍性,有的信徒觉得信了主,反而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行,使人受捆绑,请答复。                                      安徽 王林   答:因为没有全面领会圣经,所以在生活中有了这样那样人为的禁忌。这一问题似乎跟旧约圣经中有关洁净的做法相似,律法洁净的条例指出个人身体的、饮食以及环境有洁净不洁净的讲究,后来,以色列人为了防止人无意中碰到坟墓,就有了把坟墓粉饰的做法。但律法的精义乃是:教导以色列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并体会分别为圣的重要,过敬虔圣洁的生活(参考利未记11-15章等处)。今天这些律法的字句已经为新约所取代,基督徒是活在主耶稣的恩典之下,是靠基督的宝血称义并成圣。罗马书7章6节说:“但我们既然在捆我们的律法上死了.现今就脱离了律法,叫我们服侍主。要按着心灵的新样,不按着仪文的旧样。”这段经文很重要,它说明了新约和旧约的根本区别。   基督徒当然应当过圣洁的生活,有分别为圣的见证,但不能用“仪文的旧样”来跟随主。不能用神对以色列人的规定来要求自己,使徒保罗责备当时有些虽已信主、但仍守律法的人说:“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看,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模’等类的规条呢?”(西2∶20-21)基督徒的圣洁在于心灵,再形之于外,心灵若未经宝血洗净重生,光讲外在的圣洁是没有用的(多1∶15)。法利赛人的表现(见太23章),就是只关心仪文、字句,而自以为义,因此被主耶稣责备。我们应引以为戒。   关于祷告默想的地方,主耶稣的教导同样也是着重对心灵的要求,而无地点的限制。圣经教导说:“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弗6∶18)教会早期,罗马的基督徒因受迫害甚至聚集在地下墓窟里祷告。只要我们用心灵诚实求告,任何地方神都与我们同在,垂听我们的祷告。甚至越是你感到“不洁净”的地方,就越需要祷告。圣经说:“我愿男人无愤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
祷告讲究地方是否圣洁,对否?
2009-11-19

  问: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请能予以解答。我们这里多数都是农村,坟地多又没有一定的集中点,这里有传道人对信徒说:坟地是不洁之处,不可祷告(指无声的祷告默想),又说厕所是污秽的地方,也不可祷告,我想假如信徒在厕所中突然肚子疼.也不能求神吗?这怎么理解?因为这很有普遍性,有的信徒觉得信了主,反而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行,使人受捆绑,请答复。

                                     安徽 王林

  答:因为没有全面领会圣经,所以在生活中有了这样那样人为的禁忌。这一问题似乎跟旧约圣经中有关洁净的做法相似,律法洁净的条例指出个人身体的、饮食以及环境有洁净不洁净的讲究,后来,以色列人为了防止人无意中碰到坟墓,就有了把坟墓粉饰的做法。但律法的精义乃是:教导以色列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并体会分别为圣的重要,过敬虔圣洁的生活(参考利未记11-15章等处)。今天这些律法的字句已经为新约所取代,基督徒是活在主耶稣的恩典之下,是靠基督的宝血称义并成圣。罗马书7章6节说:“但我们既然在捆我们的律法上死了.现今就脱离了律法,叫我们服侍主。要按着心灵的新样,不按着仪文的旧样。”这段经文很重要,它说明了新约和旧约的根本区别。

  基督徒当然应当过圣洁的生活,有分别为圣的见证,但不能用“仪文的旧样”来跟随主。不能用神对以色列人的规定来要求自己,使徒保罗责备当时有些虽已信主、但仍守律法的人说:“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看,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模’等类的规条呢?”(西2∶20-21)基督徒的圣洁在于心灵,再形之于外,心灵若未经宝血洗净重生,光讲外在的圣洁是没有用的(多1∶15)。法利赛人的表现(见太23章),就是只关心仪文、字句,而自以为义,因此被主耶稣责备。我们应引以为戒。

  关于祷告默想的地方,主耶稣的教导同样也是着重对心灵的要求,而无地点的限制。圣经教导说:“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弗6∶18)教会早期,罗马的基督徒因受迫害甚至聚集在地下墓窟里祷告。只要我们用心灵诚实求告,任何地方神都与我们同在,垂听我们的祷告。甚至越是你感到“不洁净”的地方,就越需要祷告。圣经说:“我愿男人无愤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

祷告没有话说,怎么才能学会祷告?
2009-11-18
  问:我是一位刚信主的弟兄,很愿意能成长,过讨主喜悦的生活。我知道祷告是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试图能有很好的祷告生活,但是每天灵修祷告时,总是发觉没有多少内容可祷告,虽勉强坚持,但总觉还不够。看到别的肢体能那么流利地祷告,便不由得羡慕。能否请你告诉我如何祷告?祷告有什么窍门吗?                                     主内一弟兄   答:如何祷告是一个大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清楚,而且祷告更重要的是经历,是儿女向父亲倾诉心意,寻求旨意,不在乎要多么“专业”的辞汇,华丽的语句。我想和你谈谈祷告的内容。   祷告作为灵修,内容一般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敬拜赞美,二是祈求代祷(也可分得更细,见下面)。   主耶稣要我们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在为自己的身体、工作或为家庭等日常事情祷告时,能按主的旨意来求。比如,你为孩子祷告,就不仅仅求神使他考试成绩优秀,还要求神让孩子敬畏神,懂得信靠,有好的品行,使他所学的为神所用等。祷告如同旧约祭司每天按时献上的馨香的祭(出30∶1-9,34-38,启8∶3-5)。   关于敬拜赞美,有人可能误解,认为当教会聚会时是敬拜,而个人的祷告不是敬拜。其实个人的敬拜更重要,如果没有每个人出于心灵诚实的敬拜,教会集体的敬拜就会流于形式。   敬拜就是把神当得的荣耀归给他,向主表达我们至深的爱。因此不要觉得太简单。我们爱一个人,就要向对方表白心意,由衷地称赞对方。爱需要表达。同样,祷告是我们与主的相会,我们应把心中的爱化为赞美的语言向主献上。祷告前可以先看一段经文(如诗篇或福音书等),敬虔默想之后再用语言祷告。当我们赞美主时,我们犹如展开翅膀飞向荣耀的宝座,进入天上荣美的景象,我们加入一切圣徒赞美的行列。此时,我们的一切注意力都向着那爱我们的神,平安喜乐必如瀑布从天上奔腾涌流而下,这就是为什么诗篇上说,耶和华神是以他子民的赞美为宝座(居所)的道理(22∶3),真正的赞美使我们能真切地经历神的临在,感受到他爱的拥抱。   那么赞美敬拜有哪些内容呢?如果我们读启示录,第4、5两章记载了在天上的敬拜场面,我们会发现,第4章的赞美以天父和他的创造为中心,第5章则主要以主耶稣和他完成的救赎为中心。从这两个角度,我们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赞美内容。归纳圣经中许多很美的对神的颂赞,你会发现,他们都用了“你是……”句子的表达(参出15∶1-3)我们敬拜神,并不仅仅因为他为我们做了什么,敬拜与感恩不同,乃因神自己,他配得赞美。为了使赞美有血有肉,就应知道神的恩典。   在我们的祷告中,我们可以全心地为这些事来赞美主:为着他创造的奇迹和大能,为着他十架舍命的大爱,为着他复活的能力,为着他得胜和可尊的名,为着他万王之王的权柄与尊荣,为着他的再来……我们也要为着自己所经历的神的恩典来赞美:他对我们的拣选,他的赦免,他每一天的看顾引领……   关于祈求,我们已经知道这是神赐给我们的权利,可将凡事交托并信靠主。祈求的范围很广,不仅为自己,而且要为教会的事工,为你所知道的弟兄姊妹的需要代祷,按圣经教导,我们应为福音的兴旺祷告,为神的仆人使女祷告,为众圣徒祈求代祷(弗6∶18-19,雅5∶16);我们还要为万人、为国家、为执政掌权者代祷(提前2∶1-4)。一句话,所有你所关心的、思念的、盼望的,都可放入你代祷的内容中。祷告是“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太6∶33)。如果你能这样专心地去作,就会感到每次都有许多话要祷告。   代求(代祷)是信徒用祷告侍奉神的一种方式,是用代祷与神同工。神正在地上寻找为人代祷的人,正如寻找工人一样。以赛亚书59章15节说,耶和华神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这表示当许多人在罪恶的缠累中,或在病患忧苦中时,神竟然找不到一个关心他的人,没人为别人的需要代祷,这使神吃惊,感到惊奇。你为别人的需要代祷吗?你有爱人灵魂的心吗?正如赞美表明我们向神的爱,代祷显出我们对人的爱。如果我们对人的爱是真诚的,就会流露在祷告中,在神面前提起对方的名字,纪念他(她),奉主的名祝福他(她),正如你为自己祷告一样。   代祷也是主耶稣的工作,他在地上时为门徒代求(参路22∶32,约17章),现在在天上作我们的大祭司,继续为人代求(来4∶15)。主耶稣讲到祷告时,教导说:“你祷告要进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我相信这是一种祷告的侍奉,代祷是出于爱神和爱人而作的,是一种隐藏的属灵工作,不像站在讲台上众目所见,因此,代祷的人需要谦卑,也需要信心。   上面把祷告分为两类,但还可分得更细来学习祷告。一是按照“主祷文”中的7句话,结合自己的感动祷告;二是伸出你的手掌,上面有5根指头,代表祷告的五方面——大拇指:赞美,食指:感恩,中指:认罪,无名指:代祷,小指:祈求。许多人“研究”祷告,但祷告完全在于行动,今天就去练习!
祷告没有话说,怎么才能学会祷告?
2009-11-18

  问:我是一位刚信主的弟兄,很愿意能成长,过讨主喜悦的生活。我知道祷告是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试图能有很好的祷告生活,但是每天灵修祷告时,总是发觉没有多少内容可祷告,虽勉强坚持,但总觉还不够。看到别的肢体能那么流利地祷告,便不由得羡慕。能否请你告诉我如何祷告?祷告有什么窍门吗?

                                    主内一弟兄

  答:如何祷告是一个大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清楚,而且祷告更重要的是经历,是儿女向父亲倾诉心意,寻求旨意,不在乎要多么“专业”的辞汇,华丽的语句。我想和你谈谈祷告的内容。

  祷告作为灵修,内容一般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敬拜赞美,二是祈求代祷(也可分得更细,见下面)。

  主耶稣要我们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在为自己的身体、工作或为家庭等日常事情祷告时,能按主的旨意来求。比如,你为孩子祷告,就不仅仅求神使他考试成绩优秀,还要求神让孩子敬畏神,懂得信靠,有好的品行,使他所学的为神所用等。祷告如同旧约祭司每天按时献上的馨香的祭(出30∶1-9,34-38,启8∶3-5)。

  关于敬拜赞美,有人可能误解,认为当教会聚会时是敬拜,而个人的祷告不是敬拜。其实个人的敬拜更重要,如果没有每个人出于心灵诚实的敬拜,教会集体的敬拜就会流于形式。

  敬拜就是把神当得的荣耀归给他,向主表达我们至深的爱。因此不要觉得太简单。我们爱一个人,就要向对方表白心意,由衷地称赞对方。爱需要表达。同样,祷告是我们与主的相会,我们应把心中的爱化为赞美的语言向主献上。祷告前可以先看一段经文(如诗篇或福音书等),敬虔默想之后再用语言祷告。当我们赞美主时,我们犹如展开翅膀飞向荣耀的宝座,进入天上荣美的景象,我们加入一切圣徒赞美的行列。此时,我们的一切注意力都向着那爱我们的神,平安喜乐必如瀑布从天上奔腾涌流而下,这就是为什么诗篇上说,耶和华神是以他子民的赞美为宝座(居所)的道理(22∶3),真正的赞美使我们能真切地经历神的临在,感受到他爱的拥抱。

  那么赞美敬拜有哪些内容呢?如果我们读启示录,第4、5两章记载了在天上的敬拜场面,我们会发现,第4章的赞美以天父和他的创造为中心,第5章则主要以主耶稣和他完成的救赎为中心。从这两个角度,我们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赞美内容。归纳圣经中许多很美的对神的颂赞,你会发现,他们都用了“你是……”句子的表达(参出15∶1-3)我们敬拜神,并不仅仅因为他为我们做了什么,敬拜与感恩不同,乃因神自己,他配得赞美。为了使赞美有血有肉,就应知道神的恩典。

  在我们的祷告中,我们可以全心地为这些事来赞美主:为着他创造的奇迹和大能,为着他十架舍命的大爱,为着他复活的能力,为着他得胜和可尊的名,为着他万王之王的权柄与尊荣,为着他的再来……我们也要为着自己所经历的神的恩典来赞美:他对我们的拣选,他的赦免,他每一天的看顾引领……

  关于祈求,我们已经知道这是神赐给我们的权利,可将凡事交托并信靠主。祈求的范围很广,不仅为自己,而且要为教会的事工,为你所知道的弟兄姊妹的需要代祷,按圣经教导,我们应为福音的兴旺祷告,为神的仆人使女祷告,为众圣徒祈求代祷(弗6∶18-19,雅5∶16);我们还要为万人、为国家、为执政掌权者代祷(提前2∶1-4)。一句话,所有你所关心的、思念的、盼望的,都可放入你代祷的内容中。祷告是“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太6∶33)。如果你能这样专心地去作,就会感到每次都有许多话要祷告。

  代求(代祷)是信徒用祷告侍奉神的一种方式,是用代祷与神同工。神正在地上寻找为人代祷的人,正如寻找工人一样。以赛亚书59章15节说,耶和华神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这表示当许多人在罪恶的缠累中,或在病患忧苦中时,神竟然找不到一个关心他的人,没人为别人的需要代祷,这使神吃惊,感到惊奇。你为别人的需要代祷吗?你有爱人灵魂的心吗?正如赞美表明我们向神的爱,代祷显出我们对人的爱。如果我们对人的爱是真诚的,就会流露在祷告中,在神面前提起对方的名字,纪念他(她),奉主的名祝福他(她),正如你为自己祷告一样。

  代祷也是主耶稣的工作,他在地上时为门徒代求(参路22∶32,约17章),现在在天上作我们的大祭司,继续为人代求(来4∶15)。主耶稣讲到祷告时,教导说:“你祷告要进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我相信这是一种祷告的侍奉,代祷是出于爱神和爱人而作的,是一种隐藏的属灵工作,不像站在讲台上众目所见,因此,代祷的人需要谦卑,也需要信心。

  上面把祷告分为两类,但还可分得更细来学习祷告。一是按照“主祷文”中的7句话,结合自己的感动祷告;二是伸出你的手掌,上面有5根指头,代表祷告的五方面——大拇指:赞美,食指:感恩,中指:认罪,无名指:代祷,小指:祈求。许多人“研究”祷告,但祷告完全在于行动,今天就去练习!

不会祷告怎么办?
2009-10-23
  问:成为基督徒已经好几年了,但提起祷告,还是不会。不过主祷文倒是会背了,我羡慕人家能滔滔不绝地有那么多祷告的话,请问,我怎么才能学会祷告?                             上海  朱琴   答:不要把祷告专业化,学会祷告不是为了祷告给别人听。祷告是我们跟天上的父说话,不在于你说得多么动听,因为他不要你去向他表演。如果鹦鹉学舌地学着别人的样子祷告,我宁可你说我现在还不会祷告,因为那会使你成为自以为是的“法利赛人”。   根本问题要从属灵生命上入手。我不知道你是否真的已经经历过悔改重生这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有权利来到圣洁全能的神面前,称他为父亲(罗8∶15-16,加4∶4-7)。并成为神的儿女,与天上的神建立一种生命的关系。如果你还没有,我呼吁你现在就靠主耶稣的名,来到神的面前,向他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求主耶稣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洗净自己,让主耶稣的生命进入到你里面。   一个人重生后的表现有许多种,但喜爱祷告(不管是否“流畅”)是重要的一个凭据和特征。祷告也是基督徒属灵生命的自然流露,基督徒属灵生命的丰富和成熟在于祷告,从喜爱祷告,到按圣经教导“不住祷告”(即在祷告中与主合一),并凡事知道行在神的旨意中。一个基督徒从信主开始,就要借着祷告在属灵生命上长进。不住祷告,正如我们需要不住呼吸一样,祷告是生命的需要。   我想可从这几个地方做起:   一要培养自己爱主的心,不断地思想主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思想他的十字架的救恩;又像圣经中的马利亚一样,愿意花时间坐在主的脚前,聆听他的声音。对主的爱,圣经也描写为一种心灵深处的渴慕,“如鹿渴慕溪水”(诗42∶1),又如一个人时刻想念她的心上人,渴望与他在一起。而这就是我们祷告的重要动机,这会吸引我们去在祷告中与主相会,享受那甘甜美妙的时刻。   二是培养我们对主的信靠。有的人不会祷告,或者在祷告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对主无所信靠,他可能还是相信凡事还是靠自己,他不想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去麻烦主。除非到了走投无路,遇上危急时候才会切切地祷告。这是错的!其实小事不小,主耶稣说就是我们的一根头发掉在地上,他都要管,何况生活中许多事比这大得多。我们要从“小事”上培养自己去甘心信靠主,让他来作主来带领,通过不断祷告与主建立亲密关系。   三是祷告要结合读圣经。一方面圣经包含许多精美感人的祷告,无论旧约或新约都有。但这不同于模仿,是激发自己更喜爱祷告,因为圣经与一般的书不同,圣经是神的话,里面有生命,圣灵当初如何感动人写下来,今天他同样感动读的人。对学习祷告的人来说,大家有一共同的经验,就是圣经中的《诗篇》能帮助人发出向神的赞美和祷告,《诗篇》包括许多不同情景下各种祷告的内容,有早上的祷告,也有晚上的;有在困苦之中的,也有在欢庆时的赞美;有为罪忧伤的诗,也有为国家的祷告……你不妨每天读一篇,让自己的心一起共鸣,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用笔划上线,好好体味。   另外一方面圣经能告诉我们如何按照神的旨意祷告,否则我们的祷告就难免成为“妄求”(雅4∶3)。   四、要有祷告的伙伴,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私下比较不容易学会祷告,但聚会时大家在一起的气氛能帮助自己,也能学会为其他肢体祷告。事实上这就是圣经所描写的信徒生活——耶路撒冷教会的信徒分散成小组,“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徒2∶41-47)。你可以同家人或一些弟兄姊妹一起祷告。我也要对带领教会祷告聚会的人提建议,要使祷告会真正变成大家有效学习并积极参与的活动,给每个人都有祷告的机会,有吸引力。   五、要扩大我们的祷告的内容,祷告关心的面要广。祷告的内容可从一些专论祷告的书中学习。有时自己祷告的语言和范围太窄,使祷告成为乏味的事。我们要学习怎样赞美、怎样认罪、怎样为人代求等等。我已经讲得够多了,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讲了。
不会祷告怎么办?
2009-10-23

  问:成为基督徒已经好几年了,但提起祷告,还是不会。不过主祷文倒是会背了,我羡慕人家能滔滔不绝地有那么多祷告的话,请问,我怎么才能学会祷告?

                            上海  朱琴

  答:不要把祷告专业化,学会祷告不是为了祷告给别人听。祷告是我们跟天上的父说话,不在于你说得多么动听,因为他不要你去向他表演。如果鹦鹉学舌地学着别人的样子祷告,我宁可你说我现在还不会祷告,因为那会使你成为自以为是的“法利赛人”。

  根本问题要从属灵生命上入手。我不知道你是否真的已经经历过悔改重生这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有权利来到圣洁全能的神面前,称他为父亲(罗8∶15-16,加4∶4-7)。并成为神的儿女,与天上的神建立一种生命的关系。如果你还没有,我呼吁你现在就靠主耶稣的名,来到神的面前,向他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求主耶稣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洗净自己,让主耶稣的生命进入到你里面。

  一个人重生后的表现有许多种,但喜爱祷告(不管是否“流畅”)是重要的一个凭据和特征。祷告也是基督徒属灵生命的自然流露,基督徒属灵生命的丰富和成熟在于祷告,从喜爱祷告,到按圣经教导“不住祷告”(即在祷告中与主合一),并凡事知道行在神的旨意中。一个基督徒从信主开始,就要借着祷告在属灵生命上长进。不住祷告,正如我们需要不住呼吸一样,祷告是生命的需要。

  我想可从这几个地方做起:

  一要培养自己爱主的心,不断地思想主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思想他的十字架的救恩;又像圣经中的马利亚一样,愿意花时间坐在主的脚前,聆听他的声音。对主的爱,圣经也描写为一种心灵深处的渴慕,“如鹿渴慕溪水”(诗42∶1),又如一个人时刻想念她的心上人,渴望与他在一起。而这就是我们祷告的重要动机,这会吸引我们去在祷告中与主相会,享受那甘甜美妙的时刻。

  二是培养我们对主的信靠。有的人不会祷告,或者在祷告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对主无所信靠,他可能还是相信凡事还是靠自己,他不想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去麻烦主。除非到了走投无路,遇上危急时候才会切切地祷告。这是错的!其实小事不小,主耶稣说就是我们的一根头发掉在地上,他都要管,何况生活中许多事比这大得多。我们要从“小事”上培养自己去甘心信靠主,让他来作主来带领,通过不断祷告与主建立亲密关系。

  三是祷告要结合读圣经。一方面圣经包含许多精美感人的祷告,无论旧约或新约都有。但这不同于模仿,是激发自己更喜爱祷告,因为圣经与一般的书不同,圣经是神的话,里面有生命,圣灵当初如何感动人写下来,今天他同样感动读的人。对学习祷告的人来说,大家有一共同的经验,就是圣经中的《诗篇》能帮助人发出向神的赞美和祷告,《诗篇》包括许多不同情景下各种祷告的内容,有早上的祷告,也有晚上的;有在困苦之中的,也有在欢庆时的赞美;有为罪忧伤的诗,也有为国家的祷告……你不妨每天读一篇,让自己的心一起共鸣,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用笔划上线,好好体味。
  另外一方面圣经能告诉我们如何按照神的旨意祷告,否则我们的祷告就难免成为“妄求”(雅4∶3)。

  四、要有祷告的伙伴,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私下比较不容易学会祷告,但聚会时大家在一起的气氛能帮助自己,也能学会为其他肢体祷告。事实上这就是圣经所描写的信徒生活——耶路撒冷教会的信徒分散成小组,“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徒2∶41-47)。你可以同家人或一些弟兄姊妹一起祷告。我也要对带领教会祷告聚会的人提建议,要使祷告会真正变成大家有效学习并积极参与的活动,给每个人都有祷告的机会,有吸引力。

  五、要扩大我们的祷告的内容,祷告关心的面要广。祷告的内容可从一些专论祷告的书中学习。有时自己祷告的语言和范围太窄,使祷告成为乏味的事。我们要学习怎样赞美、怎样认罪、怎样为人代求等等。我已经讲得够多了,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讲了。

神知道我们的需要,为什么还要我们祷告?
2009-10-22
  问:我有个问题总是想不通,就是神是无所不能的,他知道我们的一切的需要,就是主耶稣也说过,“在你们没有祷告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就知道了”(太6∶8)。他还说过,我们生活所需,我们的天父是知道的(太6∶32)。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我们花上时间去祷告呢?                                      浙江  林木   答:神既然已经知道,还要我们祷告,但请放心,他不是要刁难我们,而是有更深的含义在内。从个人的角度,神要我们通过随时祷告,活在他面前,将自己的心归给他;从更大角度,祷告是我们与神同工。卫斯理有一句名言,现常被引用,他说,神的工作都是对信徒祷告的应允,信徒若不祷告,神就不作工。为了讲得清楚,让我列出这样几方面,供你认识:   一、我们先要搞清耶稣讲这些话的上下文用意,在太6∶8中,他是要我们的祷告要区别于外邦人那种没有任何把握的祈求(用重复的话),在神已知道的前提下,他要我们用清晰明确的话语,带着信心去求。在太6∶32中,他是要我们求更重要的内容,即为神的国、神的义祈求,而不只是关心自己的生活所需。   二、 神造的人都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神不会包办人的需要,他会征求我们的意见,通过我们的同意,他才在我们身上作事。当初,他已把所造的一切交给人来管理。如当主耶稣到耶利哥面对两位眼睛失明的人时,他问他们说:“要我为你们作什么?”(太20∶32)两位盲人说:“主啊,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他要我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他的恩典并不滥施予人,他愿意把他的恩典赐给那些渴望他的人。   三、他愿意看见祷告的人有信心。希伯来书11∶6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所以主耶稣多次强调,信心是祷告得蒙他垂听的关键。因此,他期待人有信心,学习对他的信靠,使信心得以增长。在福音书的描写中,每当主看到人拥有信心时,他常常表现得何等激动(参考太15∶28,路7∶9,10∶21),而当人们不信他时,他就在那里不多行神迹了(太13∶58)。   四、从更高的层次,我们要知道,当初神造亚当,是要他来管理他的创造,因此神给予他权柄能力,虽然在亚当里人失去了这些,并成为罪的奴隶,“亏缺了神的荣耀”,但神的心意没有变,他要人在基督里与他同工。保罗说:“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林前3∶9),他更多次强调,信徒要刚强起来,因他们是要与基督一同作王的(提前2∶11-12)。当然这“作王”不是按世俗所理解的那样,而是像当初神给亚当的职权,是信徒带着属灵权柄的侍奉。   五、圣经还指出,信徒的祷告是属灵争战的必须(弗6∶10-19)。许多时候,信徒得到祷告的应允,是在一场属灵争战中得胜以后,如战胜了魔鬼的引诱试探或攻击后。让我们祷告吧,这既是神的心意,也是他对信徒的命令!
神知道我们的需要,为什么还要我们祷告?
2009-10-22

  问:我有个问题总是想不通,就是神是无所不能的,他知道我们的一切的需要,就是主耶稣也说过,“在你们没有祷告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就知道了”(太6∶8)。他还说过,我们生活所需,我们的天父是知道的(太6∶32)。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我们花上时间去祷告呢?

                                     浙江  林木

  答:神既然已经知道,还要我们祷告,但请放心,他不是要刁难我们,而是有更深的含义在内。从个人的角度,神要我们通过随时祷告,活在他面前,将自己的心归给他;从更大角度,祷告是我们与神同工。卫斯理有一句名言,现常被引用,他说,神的工作都是对信徒祷告的应允,信徒若不祷告,神就不作工。为了讲得清楚,让我列出这样几方面,供你认识:

  一、我们先要搞清耶稣讲这些话的上下文用意,在太6∶8中,他是要我们的祷告要区别于外邦人那种没有任何把握的祈求(用重复的话),在神已知道的前提下,他要我们用清晰明确的话语,带着信心去求。在太6∶32中,他是要我们求更重要的内容,即为神的国、神的义祈求,而不只是关心自己的生活所需。

  二、 神造的人都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神不会包办人的需要,他会征求我们的意见,通过我们的同意,他才在我们身上作事。当初,他已把所造的一切交给人来管理。如当主耶稣到耶利哥面对两位眼睛失明的人时,他问他们说:“要我为你们作什么?”(太20∶32)两位盲人说:“主啊,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他要我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他的恩典并不滥施予人,他愿意把他的恩典赐给那些渴望他的人。

  三、他愿意看见祷告的人有信心。希伯来书11∶6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所以主耶稣多次强调,信心是祷告得蒙他垂听的关键。因此,他期待人有信心,学习对他的信靠,使信心得以增长。在福音书的描写中,每当主看到人拥有信心时,他常常表现得何等激动(参考太15∶28,路7∶9,10∶21),而当人们不信他时,他就在那里不多行神迹了(太13∶58)。

  四、从更高的层次,我们要知道,当初神造亚当,是要他来管理他的创造,因此神给予他权柄能力,虽然在亚当里人失去了这些,并成为罪的奴隶,“亏缺了神的荣耀”,但神的心意没有变,他要人在基督里与他同工。保罗说:“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林前3∶9),他更多次强调,信徒要刚强起来,因他们是要与基督一同作王的(提前2∶11-12)。当然这“作王”不是按世俗所理解的那样,而是像当初神给亚当的职权,是信徒带着属灵权柄的侍奉。

  五、圣经还指出,信徒的祷告是属灵争战的必须(弗6∶10-19)。许多时候,信徒得到祷告的应允,是在一场属灵争战中得胜以后,如战胜了魔鬼的引诱试探或攻击后。让我们祷告吧,这既是神的心意,也是他对信徒的命令!

如何警醒守卫主的羊圈?
2009-09-24
  问:最近我收到一份宣传耶稣已经降临的油印材料,说:“救世主的灵已于1990年2月10日下午2∶35至2月14日下午8∶35七次成功地从天降临了,这就告诉我们,现今就是世界末日即临的日子,也就是灾难的起首”。 降临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个偏僻的小岛上,一个小教会里,一个30岁年轻的姊妹身上,藉这姊妹说话”,这份材料还引用不少经文,要人“思想”。我自己当然不会相信材料中的胡言乱语。但怕有人受骗上当,今把材料转寄你们,请提醒弟兄姊妹注意。                                            安徽 崔颂义   答:这样的事情并不使人感到意外,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关于耶稣已经再来,或某某人就是再临之耶稣等这样的谎言已经不算少了。比如大家也许已听说江苏有个叫华雪和的男人,他称自己就是再来的耶稣,是圣经预言中的弥赛亚,他创立了“灵灵教”,传扬到好些地区,使不少人受到他的迷惑,教会受了很大的亏损。至今仍然有人没有醒悟,死心追随他。91-92年,全国不少地方的教会都收到一份叫“报好喜信”的油印件,它也是宣传说耶稣已经降临,名字是“被立”,又叫“被立王”。   这种迷惑人的事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它们有的是鼓吹主再来的确定时间,有的是以个人冒充基督。1993年4月份,一个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邪教组织“大卫派”,在与警方武装对峙51天后,放火烧毁了他们盘踞的庄园,80余人活活葬身火海,邪教领袖大卫·考雷什,也在事件中死去。“大卫派”宣传说,考雷什是救主耶稣的化身,当他移居以色列时,要使犹太人转变信仰,世界末日将来临,中东地区就将爆发末日大战。考雷什还与许多他的女追随者发生两性关系。但他解释说,他要建立一个大卫的王国,也要像大卫那样,拥有很多妻子。但他竟然获得了许多人的狂热追随,有些人还变卖了家产,对他是“救主”深信不疑。后来又传来所谓“女基督”降生的事,即“东方闪电”,偷梁换柱传讲什么“全能神”,这是当前最具破坏性的邪教。   所有这些,正应验了主耶稣的预言:“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看那,我预先告诉你们了。”(太24∶21-25)使徒保罗也有教训说:“弟兄们,论到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和我们到他那里聚集,我劝你们,无论有灵、有言语、有冒我名的书信,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不要轻易动心,也不要惊慌。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帖后2∶1-3)  冒充基督再来等等此类的异端邪说已经出现不少,将来可能还会出现。我们实在有责任提醒弟兄姊妹,牢牢守住圣经的教导。自己站立得稳,并且还能用神的话来装备自己,揭露异端邪说的荒谬,为真道打美好的仗。要用爱心竭力挽回受了迷惑的弟兄姊妹。   一个荒谬无比的异端邪说常常会吸引许多人,这说明它具有某种的迷惑性,也是出于魔鬼的迷惑。对此我们不能一笑了之,从而低估了它的影响力和危害性。此类异端通常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曲解圣经,断章取义;二是个人神化,迷惑、恐吓跟随者。受其迷惑者多为初信者,或在真理上缺少根基,没有分辨能力的人。圣经对基督再来的教导很多,也是我们信仰上的重要一部分。过去教会对耶稣再来的道理讲得少了一点,致使信徒对主再来的真理产生模糊感或神秘感,我们应当认真宣讲基督徒信仰中的这一重要部分。对主再来的真理应从两方面讲:一是认识主的再来,知道主再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主的再来有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二是预备主的再来,造就信徒在侍奉上更加热心、工作上更加忠心、生活上更加圣洁。努力荣神益人,尽当尽的本份,而不是消极坐等主的再来。愿一切爱主爱教会的信徒起来,警醒守卫主的羊圈,不让豺狼伤害羊群。
如何警醒守卫主的羊圈?
2009-09-24

  问:最近我收到一份宣传耶稣已经降临的油印材料,说:“救世主的灵已于1990年2月10日下午2∶35至2月14日下午8∶35七次成功地从天降临了,这就告诉我们,现今就是世界末日即临的日子,也就是灾难的起首”。 降临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个偏僻的小岛上,一个小教会里,一个30岁年轻的姊妹身上,藉这姊妹说话”,这份材料还引用不少经文,要人“思想”。我自己当然不会相信材料中的胡言乱语。但怕有人受骗上当,今把材料转寄你们,请提醒弟兄姊妹注意。

                                           安徽 崔颂义

  答:这样的事情并不使人感到意外,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关于耶稣已经再来,或某某人就是再临之耶稣等这样的谎言已经不算少了。比如大家也许已听说江苏有个叫华雪和的男人,他称自己就是再来的耶稣,是圣经预言中的弥赛亚,他创立了“灵灵教”,传扬到好些地区,使不少人受到他的迷惑,教会受了很大的亏损。至今仍然有人没有醒悟,死心追随他。91-92年,全国不少地方的教会都收到一份叫“报好喜信”的油印件,它也是宣传说耶稣已经降临,名字是“被立”,又叫“被立王”。

  这种迷惑人的事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它们有的是鼓吹主再来的确定时间,有的是以个人冒充基督。1993年4月份,一个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邪教组织“大卫派”,在与警方武装对峙51天后,放火烧毁了他们盘踞的庄园,80余人活活葬身火海,邪教领袖大卫·考雷什,也在事件中死去。“大卫派”宣传说,考雷什是救主耶稣的化身,当他移居以色列时,要使犹太人转变信仰,世界末日将来临,中东地区就将爆发末日大战。考雷什还与许多他的女追随者发生两性关系。但他解释说,他要建立一个大卫的王国,也要像大卫那样,拥有很多妻子。但他竟然获得了许多人的狂热追随,有些人还变卖了家产,对他是“救主”深信不疑。后来又传来所谓“女基督”降生的事,即“东方闪电”,偷梁换柱传讲什么“全能神”,这是当前最具破坏性的邪教。

  所有这些,正应验了主耶稣的预言:“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看那,我预先告诉你们了。”(太24∶21-25)使徒保罗也有教训说:“弟兄们,论到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和我们到他那里聚集,我劝你们,无论有灵、有言语、有冒我名的书信,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不要轻易动心,也不要惊慌。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帖后2∶1-3)  冒充基督再来等等此类的异端邪说已经出现不少,将来可能还会出现。我们实在有责任提醒弟兄姊妹,牢牢守住圣经的教导。自己站立得稳,并且还能用神的话来装备自己,揭露异端邪说的荒谬,为真道打美好的仗。要用爱心竭力挽回受了迷惑的弟兄姊妹。

  一个荒谬无比的异端邪说常常会吸引许多人,这说明它具有某种的迷惑性,也是出于魔鬼的迷惑。对此我们不能一笑了之,从而低估了它的影响力和危害性。此类异端通常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曲解圣经,断章取义;二是个人神化,迷惑、恐吓跟随者。受其迷惑者多为初信者,或在真理上缺少根基,没有分辨能力的人。圣经对基督再来的教导很多,也是我们信仰上的重要一部分。过去教会对耶稣再来的道理讲得少了一点,致使信徒对主再来的真理产生模糊感或神秘感,我们应当认真宣讲基督徒信仰中的这一重要部分。对主再来的真理应从两方面讲:一是认识主的再来,知道主再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主的再来有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二是预备主的再来,造就信徒在侍奉上更加热心、工作上更加忠心、生活上更加圣洁。努力荣神益人,尽当尽的本份,而不是消极坐等主的再来。愿一切爱主爱教会的信徒起来,警醒守卫主的羊圈,不让豺狼伤害羊群。

圣餐可否带回家?
2009-09-18
  问:圣餐是教会经常举行的圣礼,在擘饼领杯时,往往有路远的信徒声称,某某信徒因为老弱生病或忙碌不能前来,要求多发一份,可以带回去,在家补领,我们教会有争议,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能,请问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盼告知。                                        云南江城 沐正富   答:圣餐的意义是纪念主为我们完成的救赎,同时通过在聚会中与众信徒一同领受饼和杯,也表明大家在基督里的合而为一。因此信徒当尽可能参加圣餐聚会,使自己得益处。圣餐的饼杯一般不要带出聚会场所。因为按圣经在哥林多前书11章27-34节的教导,领受圣餐,一必须“按理”(明白意义、遵守圣礼),二必须“省察”自己的罪,三必须“分辨”是主的身体,所以圣餐应在庄重的气氛中举行。若拿回家,就可能达不到这些要求,甚至会被有些无知的人当作保佑家人、医病治人的药品来对待。   不过对那些确实不能前来聚会的人,教会有一种传统是,由教会同工把圣餐聚会中准备好的一份送上门,使他们在家中也能领受圣餐纪念主。
圣餐可否带回家?
2009-09-18

  问:圣餐是教会经常举行的圣礼,在擘饼领杯时,往往有路远的信徒声称,某某信徒因为老弱生病或忙碌不能前来,要求多发一份,可以带回去,在家补领,我们教会有争议,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能,请问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盼告知。

                                       云南江城 沐正富

  答:圣餐的意义是纪念主为我们完成的救赎,同时通过在聚会中与众信徒一同领受饼和杯,也表明大家在基督里的合而为一。因此信徒当尽可能参加圣餐聚会,使自己得益处。圣餐的饼杯一般不要带出聚会场所。因为按圣经在哥林多前书11章27-34节的教导,领受圣餐,一必须“按理”(明白意义、遵守圣礼),二必须“省察”自己的罪,三必须“分辨”是主的身体,所以圣餐应在庄重的气氛中举行。若拿回家,就可能达不到这些要求,甚至会被有些无知的人当作保佑家人、医病治人的药品来对待。

  不过对那些确实不能前来聚会的人,教会有一种传统是,由教会同工把圣餐聚会中准备好的一份送上门,使他们在家中也能领受圣餐纪念主。

圣餐用面包代替无酵饼可以吗?
2009-09-01
  问:我是一名蒙恩不久,新受洗的信徒,对教会的事认识不多。近期来,本堂因未能制作无酵饼,在圣餐时就用面包代替,可是有些信徒反对这么做,个别信徒领受圣餐时甚至把祝圣了的面包丢到地板上,我看到心里十分难过,特函请教。                                        贵州遵义 信徒   答:圣餐(擘饼)中一般都是用无酵饼来代表主耶稣身体的。酵在圣经里常用来指罪。旧约以色列人在守逾越节的同时要守除酵节,吃七天无酵饼(利23∶4-8)。今天主耶稣就是旧约预表中的逾越节的羔羊,我们受这擘开的饼,纪念基督为我们完成的救赎。无酵饼可代表基督无罪的、圣洁的本性,也指领受的人要通过省察、悔改,除净一切的罪(林前11∶27-28)。   圣经上说,“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林前5∶7-8)。我个人认为,既然圣经说用无酵饼,意思上也明确,我们就用无酵饼来纪念主吧,要制作无酵饼也很容易。但有人把祝谢过的面包扔在地上,这就非常不对,缺少对神的敬畏,也使别人不得造就。他可以暂时不领受。用敬畏神的心参加圣餐是需要的,圣餐的饼和汁更要预备,归根到底,饼不过是物质的,它是代表,但神要的是人的心,“听命胜于献祭”。用面包的做法,在国外教会也有。   圣餐的意义主要在于纪念主的死,并激励自己爱主之心;从上面一段的经文看,重要的是圣餐还提醒教会要除净一切罪恶,使整个教会,都成为圣洁的“新团”。因此我们领受圣餐时,也要使自己的心着重在这些上面。
圣餐用面包代替无酵饼可以吗?
2009-09-01

  问:我是一名蒙恩不久,新受洗的信徒,对教会的事认识不多。近期来,本堂因未能制作无酵饼,在圣餐时就用面包代替,可是有些信徒反对这么做,个别信徒领受圣餐时甚至把祝圣了的面包丢到地板上,我看到心里十分难过,特函请教。

                                       贵州遵义 信徒

  答:圣餐(擘饼)中一般都是用无酵饼来代表主耶稣身体的。酵在圣经里常用来指罪。旧约以色列人在守逾越节的同时要守除酵节,吃七天无酵饼(利23∶4-8)。今天主耶稣就是旧约预表中的逾越节的羔羊,我们受这擘开的饼,纪念基督为我们完成的救赎。无酵饼可代表基督无罪的、圣洁的本性,也指领受的人要通过省察、悔改,除净一切的罪(林前11∶27-28)。

  圣经上说,“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林前5∶7-8)。我个人认为,既然圣经说用无酵饼,意思上也明确,我们就用无酵饼来纪念主吧,要制作无酵饼也很容易。但有人把祝谢过的面包扔在地上,这就非常不对,缺少对神的敬畏,也使别人不得造就。他可以暂时不领受。用敬畏神的心参加圣餐是需要的,圣餐的饼和汁更要预备,归根到底,饼不过是物质的,它是代表,但神要的是人的心,“听命胜于献祭”。用面包的做法,在国外教会也有。

  圣餐的意义主要在于纪念主的死,并激励自己爱主之心;从上面一段的经文看,重要的是圣餐还提醒教会要除净一切罪恶,使整个教会,都成为圣洁的“新团”。因此我们领受圣餐时,也要使自己的心着重在这些上面。

教会礼拜到底应当在哪一天?
2009-08-31
  问:我市教会自去年元月以来开始分裂成两派,一派说耶稣是在星期一复活,所以改在星期一聚会敬拜,还说在星期一敬拜就得救,星期天敬拜就不得救。另一派则坚持在星期天聚会。两派彼此攻击,不相往来。由于我信主时间短,属灵经验缺乏,对我市教会出现的两派现象无法理解,请给予解答,澄清同题,促进我市教会合而为一。                                   广西河池  卢继照   答:真是叫人痛心,一丁点不成问题的问题就要使你们教会分裂成两派。只有求主怜悯。圣经明明说,在“七日的头一日”主从死里复活(太28∶1),按犹太人的算法,很清楚就是今天的星期天。今天的星期六为犹太人的安息日(犹太人从星期五太阳下山算为安息日的开始)。今天教会聚会敬拜神,一般是根据主复活的这一天,称为主日(启1∶10),在使徒时期,教会就已定下在这一天聚会敬拜(林前16∶2)。今天的星期一不是“七日的头一日”,星期天才是,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也是好些人会有的误会。关于得救,我们靠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得救,这是毫不动摇的(弗2∶5-9)。那些人连得救都还未搞清楚,不得不要使人怀疑他自己是否已得救。如果大家确实已靠基督得救,为何要分开呢?借用圣经上保罗的话:“难道基督是分开的吗?”(林前1∶10-13)盼望那些人快快回头,谦卑顺服,同心合意建设教会,莫做羞辱主名的事!
教会礼拜到底应当在哪一天?
2009-08-31

  问:我市教会自去年元月以来开始分裂成两派,一派说耶稣是在星期一复活,所以改在星期一聚会敬拜,还说在星期一敬拜就得救,星期天敬拜就不得救。另一派则坚持在星期天聚会。两派彼此攻击,不相往来。由于我信主时间短,属灵经验缺乏,对我市教会出现的两派现象无法理解,请给予解答,澄清同题,促进我市教会合而为一。

                                  广西河池  卢继照

  答:真是叫人痛心,一丁点不成问题的问题就要使你们教会分裂成两派。只有求主怜悯。圣经明明说,在“七日的头一日”主从死里复活(太28∶1),按犹太人的算法,很清楚就是今天的星期天。今天的星期六为犹太人的安息日(犹太人从星期五太阳下山算为安息日的开始)。今天教会聚会敬拜神,一般是根据主复活的这一天,称为主日(启1∶10),在使徒时期,教会就已定下在这一天聚会敬拜(林前16∶2)。今天的星期一不是“七日的头一日”,星期天才是,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也是好些人会有的误会。关于得救,我们靠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得救,这是毫不动摇的(弗2∶5-9)。那些人连得救都还未搞清楚,不得不要使人怀疑他自己是否已得救。如果大家确实已靠基督得救,为何要分开呢?借用圣经上保罗的话:“难道基督是分开的吗?”(林前1∶10-13)盼望那些人快快回头,谦卑顺服,同心合意建设教会,莫做羞辱主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