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仰教义 教义简介
要道问答
信仰问答
为什么饭前要祷告?
2010-08-05
  问:我听一些信徒说他们吃饭前都作祷告,我又问一些信徒他们说没有作过。这一问题我没有听到传道人在讲道中讲过。到底吃饭前作不作祷告呢?请给解答这个问题。                                       江苏连云港 黄华   答:饭前的祷告一般叫谢饭。这不是一种什么仪式,而是我们为所领受的饮食祷告感恩。在圣经中,我们可见主耶稣在供应众人食物时,先祝谢(约6∶11),保罗也说过“感谢着领受”的话(提前4∶4)。我们的谢饭包含好些重要意义。   一、纪念神的创造和供应,万物都是从神而来,阳光雨露以及一切其他条件都是神的慈爱作为,虽然有的食物付上了人的不同劳动,但没有神的供应,我们将一无所有。   二、感谢神将“日用的饮食赐给我们”。使我们能以生存,或有健康的身体。   三、我们当藉谢饭思想神让我们活着的意义:明白生命并不是为了吃饭,造物主的旨意就是我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正如锅炉吞入煤炭是为了产生蒸汽,汽车灌进汽油是为了行驶,我们吃饭是为要遵行天父的旨意,为他而活。   四、我们也思想主耶稣的教导:“人活着不是光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当我们领受身体的食物时,可提醒领受生命之粮,让神的话也喂养我们,时时得力,灵命刚强。   五、谢饭更是我们与神交通。藉定时和不断的祷告亲近神,圣经《诗篇》说:“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赞美他的话必常在我口中”(诗34∶1)。谢饭表明我们以感恩的心来度日;同时也记念贫穷者的需要;在有的场合,在公众面前谢饭还是我们表明信仰、见证福音的机会。
为什么饭前要祷告?
2010-08-05

  问:我听一些信徒说他们吃饭前都作祷告,我又问一些信徒他们说没有作过。这一问题我没有听到传道人在讲道中讲过。到底吃饭前作不作祷告呢?请给解答这个问题。

                                      江苏连云港 黄华

  答:饭前的祷告一般叫谢饭。这不是一种什么仪式,而是我们为所领受的饮食祷告感恩。在圣经中,我们可见主耶稣在供应众人食物时,先祝谢(约6∶11),保罗也说过“感谢着领受”的话(提前4∶4)。我们的谢饭包含好些重要意义。

  一、纪念神的创造和供应,万物都是从神而来,阳光雨露以及一切其他条件都是神的慈爱作为,虽然有的食物付上了人的不同劳动,但没有神的供应,我们将一无所有。

  二、感谢神将“日用的饮食赐给我们”使我们能以生存,或有健康的身体。

  三、我们当藉谢饭思想神让我们活着的意义:明白生命并不是为了吃饭,造物主的旨意就是我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正如锅炉吞入煤炭是为了产生蒸汽,汽车灌进汽油是为了行驶,我们吃饭是为要遵行天父的旨意,为他而活。

  四、我们也思想主耶稣的教导:“人活着不是光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当我们领受身体的食物时,可提醒领受生命之粮,让神的话也喂养我们,时时得力,灵命刚强。

  五、谢饭更是我们与神交通。藉定时和不断的祷告亲近神,圣经《诗篇》说:“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赞美他的话必常在我口中”(诗34∶1)。谢饭表明我们以感恩的心来度日;同时也记念贫穷者的需要;在有的场合,在公众面前谢饭还是我们表明信仰、见证福音的机会。

信徒一定要固定一处教会吗?
2010-07-29
  问:我原是上海某堂受洗归主的信徒,但没有固定基督教堂聚会。去年有位弟兄提出要我固定一处礼拜领受圣餐,否则有碍灵性长进,也亏欠神。对此我一直存在疑问,认为敬拜一位真神到哪个基督教堂都可以,错在哪里?请帮助我提高认识,免我模糊不清。谢谢! 上海 秦达   答:信徒去一个教会聚会,并不是仅仅去做听众。参加教会,乃是进入基督的身体,使我们与其他信主的人(弟兄姊妹)一同做肢体,这是一种有机的互属的关系。聚会崇拜也好,圣餐也好,探望交通、共同侍奉也好,都能表明一个身体的原则。这是我们基本的信仰,因此一个信徒如果不断地游移于不同的聚会场所,没有固定的、自己归属的教会,这就是不正常的!当然信徒去其他教会堂点参加礼拜听道是允许的,但他们还是应有自己归属的教会,与熟识的弟兄姊妹一同侍奉神,建立肢体间相互关心和相互交通的关系。   圣餐表明许多重要的灵性意义,其中一项即表明众信徒同属一个身体(同领一个饼、一个杯的意思,见林前12∶12-27的事实)。我们在领圣餐时,除了体会主舍身的爱和纪念主再来之外,还应体会众信徒同属救主,肢体相通的真理。但这后一点常被忽略,这对信徒的灵性与侍奉十分重要。固然,好些教会的圣餐聚会有不尽如意之处。如“快餐式”地数千人同领,如缺少交通默想、缺少敬虔的气氛、缺少深刻的悔罪。还有,弟兄姊妹之间互不相识,严重缺少肢体生活等,这些的确都是应当引起教会传道人深思并加以改变的情形。但我们既属于某一具体的教会,就已是她的不可分割的一分子,应努力尽上自己各样的本分。
信徒一定要固定一处教会吗?
2010-07-29

  问:我原是上海某堂受洗归主的信徒,但没有固定基督教堂聚会。去年有位弟兄提出要我固定一处礼拜领受圣餐,否则有碍灵性长进,也亏欠神。对此我一直存在疑问,认为敬拜一位真神到哪个基督教堂都可以,错在哪里?请帮助我提高认识,免我模糊不清。谢谢!

上海 秦达

  答:信徒去一个教会聚会,并不是仅仅去做听众。参加教会,乃是进入基督的身体,使我们与其他信主的人(弟兄姊妹)一同做肢体,这是一种有机的互属的关系。聚会崇拜也好,圣餐也好,探望交通、共同侍奉也好,都能表明一个身体的原则。这是我们基本的信仰,因此一个信徒如果不断地游移于不同的聚会场所,没有固定的、自己归属的教会,这就是不正常的!当然信徒去其他教会堂点参加礼拜听道是允许的,但他们还是应有自己归属的教会,与熟识的弟兄姊妹一同侍奉神,建立肢体间相互关心和相互交通的关系。

  圣餐表明许多重要的灵性意义,其中一项即表明众信徒同属一个身体(同领一个饼、一个杯的意思,见林前12∶12-27的事实)。我们在领圣餐时,除了体会主舍身的爱和纪念主再来之外,还应体会众信徒同属救主,肢体相通的真理。但这后一点常被忽略,这对信徒的灵性与侍奉十分重要。固然,好些教会的圣餐聚会有不尽如意之处。如“快餐式”地数千人同领,如缺少交通默想、缺少敬虔的气氛、缺少深刻的悔罪。还有,弟兄姊妹之间互不相识,严重缺少肢体生活等,这些的确都是应当引起教会传道人深思并加以改变的情形。但我们既属于某一具体的教会,就已是她的不可分割的一分子,应努力尽上自己各样的本分。

没有时间聚会怎么办?
2010-07-22
  问:我是一个信主已有好几年的基督徒,自我感觉是不够热心。我在一家私有企业工作,平时很忙。我觉得要每礼拜都抽出时间去聚会,我好像还不大能做得到。再说,有时去教会,讲的道我觉得也不怎么样,不能帮助我。我想我可以在家里祷告,读圣经,用不着每次都去参加聚会。你说我这样对吗? 浙江 陈恩丰   答:我不客气地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一个人的时间完全在于自己的掌握,要看他如何支配。要做一件事,如果你真的想做,就一定会有时间的。如再忙我们总要吃饭睡觉。我不知道你在公司里做什么,但比如你是做业务的,现在有一个人要与你谈业务,跟你约一个时间,你会拒绝吗?肯定不会的!又比如一个谈恋爱的青年,对方要来约他出去见面,他会说没有时间吗?肯定也不会的!事实上,我们再忙,自己想要做的事,总会按计划去做。   我们去聚会不是为了完成一件勉强你的任务,而是为了敬拜神,是与神相会。有一节圣经诗篇描述了旧约以色列人朝见神的心情,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心情:“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的确,有的教会聚会的讲道不够理想,崇拜也可能对你没有吸引力,但我们参加聚会是作为一名神的儿女的本分,是为了侍奉神。参加聚会还是为了与其他信徒“肢体”有主内的联络“交通”,相互分享生命的见证和难处,可以让别人为你一起祷告,或一同感恩。 你要将自己融入到弟兄姊妹之间去,成为他们的一分子,享受与他们在一起敬拜神的时间。如果你感到别的弟兄姊妹现在并不能给你什么,那你要想想自己能给他们一些什么,自己更努力地追求。也许神正在向你说话,要使用你,你愿意吗?   只要心里重视了,时间是没有问题的。再说教会的聚会有各种不同的时间安排,可以按照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聚会时间。在每周的这个时间里,要拒绝别的什么额外的安排,如客人来访、活动宴请等,要学会对拦阻自己计划的事说“不”,向神说“是”。“我没有时间”这话,是对那些要占用你计划的人说的,因你已经与神有了一个神圣的约定。
没有时间聚会怎么办?
2010-07-22

  问:我是一个信主已有好几年的基督徒,自我感觉是不够热心。我在一家私有企业工作,平时很忙。我觉得要每礼拜都抽出时间去聚会,我好像还不大能做得到。再说,有时去教会,讲的道我觉得也不怎么样,不能帮助我。我想我可以在家里祷告,读圣经,用不着每次都去参加聚会。你说我这样对吗?

浙江 陈恩丰

  答:我不客气地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一个人的时间完全在于自己的掌握,要看他如何支配。要做一件事,如果你真的想做,就一定会有时间的。如再忙我们总要吃饭睡觉。我不知道你在公司里做什么,但比如你是做业务的,现在有一个人要与你谈业务,跟你约一个时间,你会拒绝吗?肯定不会的!又比如一个谈恋爱的青年,对方要来约他出去见面,他会说没有时间吗?肯定也不会的!事实上,我们再忙,自己想要做的事,总会按计划去做。

  我们去聚会不是为了完成一件勉强你的任务,而是为了敬拜神,是与神相会。有一节圣经诗篇描述了旧约以色列人朝见神的心情,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心情:“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的确,有的教会聚会的讲道不够理想,崇拜也可能对你没有吸引力,但我们参加聚会是作为一名神的儿女的本分,是为了侍奉神。参加聚会还是为了与其他信徒“肢体”有主内的联络“交通”,相互分享生命的见证和难处,可以让别人为你一起祷告,或一同感恩。 你要将自己融入到弟兄姊妹之间去,成为他们的一分子,享受与他们在一起敬拜神的时间。如果你感到别的弟兄姊妹现在并不能给你什么,那你要想想自己能给他们一些什么,自己更努力地追求。也许神正在向你说话,要使用你,你愿意吗?

  只要心里重视了,时间是没有问题的。再说教会的聚会有各种不同的时间安排,可以按照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聚会时间。在每周的这个时间里,要拒绝别的什么额外的安排,如客人来访、活动宴请等,要学会对拦阻自己计划的事说“不”,向神说“是”。“我没有时间”这话,是对那些要占用你计划的人说的,因你已经与神有了一个神圣的约定。

怎么才能使我的信心增大?
2010-07-16
  问:我成为基督徒已经好些年了,但也许是我性格的关系,我总觉得自己的信心不够大,老是动摇。有时生活中临到一些事,就好像心中仅有的一点信心都漏光了,祷告也没有力气,好像神离开我很远。请问性格与信心有关吗?我这样该怎么办?怎样才能使我的信心大起来? 上海 兰兰   答:我理解你的这种情况,这也是许多信徒灵性上的挣扎。信心的确有一些性格的因素,如有的人心直口快,交个朋友也是很讲义气,个性上容易接受挑战、会冒险,反映在属灵上也比较容易产生信心,在圣经中彼得、保罗就属于这种人;还有的人作事总是瞻前顾后,左右分析,常常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在圣经中,多马就是一个例子,当众人都说耶稣已经复活了,他却非自己亲眼看见,不肯相信,并且还要用手去摸一下耶稣的钉痕,验证一下。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为信心扫除障碍。   但一个人的性格也是靠不住的,信心不能建立于这种摇摆中的性格上。彼得就是一个例子,他刚刚信誓旦旦,愿与主同死,一转眼就在别人面前否定了主。多马尽管曾经代表了“怀疑主义”,但他最后同样是为主耶稣的福音,义无反顾地坚定走上殉道的路。   我个人觉得,信心由“三合一”组成:一是根基,二是对象,三是行动。首先要找到信心的根基。信心不是凭空的想象,信心就是对神话语的坚定信靠。单纯地相信出于神的话,句句都带着能力(路1∶37)。圣经记载,当百夫长来求耶稣时,他要求得到的是耶稣的一句话,他知道他的话中有权柄,能医治他的仆人,结果是,他不仅得到了耶稣的一句话,也得到了他的称赞(太8∶5-13)。得到神的话是何等的重要,怪不得先知耶利米说:“万军之耶和华啊!我得到你的话语,就当食物吃了,因你的话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15∶16)你首先是要在神的话——圣经上花些工夫,用单纯的心接受神对你生命的宝贵应许和计划。当你读圣经时,让圣灵把这些文字变成对自己说的话,并且拥有它,这是信心的根基。   其次是对象。有一个人曾经要求主耶稣救治他的儿子,他祈求说:“你若能作什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但主耶稣回答他:“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14-29)许多时候,我们就像这个作父亲的,认为问题是主耶稣这方面肯不肯的问题,好像他总是喜欢教会中的某些信徒,垂听他们的祷告,而离自己却好像较远。其实,主耶稣已经向我们显示,在他没有肯不肯的问题,问题是,我们没有信心与他同行,或者是不放心把自己的事交给他处理。我盼望你向这位孩子的父亲学习——孩子的父亲立时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24节)你也可以这样祷告。你与对象——神的关系,决定了你的信心程度。   第三是行动。信心没有行动是死的。信心必须操练才能成长。主耶稣曾经说,你们只要有信心像一颗芥菜种一样,就可以拥有“移山”的力量,这是他对我们的挑战!你在生活中常常经历一些事情,我相信是神给你机会,是你练习信心功课的时候,要催促你去实践信心,因为信心必须经过具体的实践才能成长(彼前1∶7),才贵如金子。信心的三要素,其中最要紧的是行动。神应许赐以色列人迦南美地,但不能坐等神把地交给你,而是强调神是把他们的“脚掌所踏之地”赐给他们(书1∶3);在过约但河之际,不是等神行神迹使河水干了之后才渡河,而是以色列人的脚入水之时,神才显神迹作为。在奉献和过信心生活时,主耶稣也强调“要先给出去”,然后才有神祝福的临到。信心不是头脑的知识,信心要跟生活结合,你可以从小事上培养起,学会凡事信靠神。我们需要一些“冒险”,突破自己。   俗语说,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我们要与朋友相交,必须对对方有长久的了解,越深入了解,就越能信任,这是简单的道理。同样,如果你对神谈不上什么认识,要你凡事去信靠,的确太为难了你。要在生活的具体事情中,培养自己与神的感情,能通过具体的经历知道这位神是值得你信靠的,因此你能够发出如诗篇中诗人的感叹:“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23篇)   另外,多留心一些别的基督徒信心的见证,也能使自己信心增大,看看他们是怎样拥有信心的,从而激发自己的信心。
怎么才能使我的信心增大?
2010-07-16

  问:我成为基督徒已经好些年了,但也许是我性格的关系,我总觉得自己的信心不够大,老是动摇。有时生活中临到一些事,就好像心中仅有的一点信心都漏光了,祷告也没有力气,好像神离开我很远。请问性格与信心有关吗?我这样该怎么办?怎样才能使我的信心大起来?

上海 兰兰

  答:我理解你的这种情况,这也是许多信徒灵性上的挣扎。信心的确有一些性格的因素,如有的人心直口快,交个朋友也是很讲义气,个性上容易接受挑战、会冒险,反映在属灵上也比较容易产生信心,在圣经中彼得、保罗就属于这种人;还有的人作事总是瞻前顾后,左右分析,常常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在圣经中,多马就是一个例子,当众人都说耶稣已经复活了,他却非自己亲眼看见,不肯相信,并且还要用手去摸一下耶稣的钉痕,验证一下。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为信心扫除障碍。

  但一个人的性格也是靠不住的,信心不能建立于这种摇摆中的性格上。彼得就是一个例子,他刚刚信誓旦旦,愿与主同死,一转眼就在别人面前否定了主。多马尽管曾经代表了“怀疑主义”,但他最后同样是为主耶稣的福音,义无反顾地坚定走上殉道的路。

  我个人觉得,信心由“三合一”组成:一是根基,二是对象,三是行动。首先要找到信心的根基。信心不是凭空的想象,信心就是对神话语的坚定信靠。单纯地相信出于神的话,句句都带着能力(路1∶37)。圣经记载,当百夫长来求耶稣时,他要求得到的是耶稣的一句话,他知道他的话中有权柄,能医治他的仆人,结果是,他不仅得到了耶稣的一句话,也得到了他的称赞(太8∶5-13)。得到神的话是何等的重要,怪不得先知耶利米说:“万军之耶和华啊!我得到你的话语,就当食物吃了,因你的话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15∶16)你首先是要在神的话——圣经上花些工夫,用单纯的心接受神对你生命的宝贵应许和计划。当你读圣经时,让圣灵把这些文字变成对自己说的话,并且拥有它,这是信心的根基。

  其次是对象。有一个人曾经要求主耶稣救治他的儿子,他祈求说:“你若能作什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但主耶稣回答他:“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14-29)许多时候,我们就像这个作父亲的,认为问题是主耶稣这方面肯不肯的问题,好像他总是喜欢教会中的某些信徒,垂听他们的祷告,而离自己却好像较远。其实,主耶稣已经向我们显示,在他没有肯不肯的问题,问题是,我们没有信心与他同行,或者是不放心把自己的事交给他处理。我盼望你向这位孩子的父亲学习——孩子的父亲立时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24节)你也可以这样祷告。你与对象——神的关系,决定了你的信心程度。

  第三是行动。信心没有行动是死的。信心必须操练才能成长。主耶稣曾经说,你们只要有信心像一颗芥菜种一样,就可以拥有“移山”的力量,这是他对我们的挑战!你在生活中常常经历一些事情,我相信是神给你机会,是你练习信心功课的时候,要催促你去实践信心,因为信心必须经过具体的实践才能成长(彼前1∶7),才贵如金子。信心的三要素,其中最要紧的是行动。神应许赐以色列人迦南美地,但不能坐等神把地交给你,而是强调神是把他们的“脚掌所踏之地”赐给他们(书1∶3);在过约但河之际,不是等神行神迹使河水干了之后才渡河,而是以色列人的脚入水之时,神才显神迹作为。在奉献和过信心生活时,主耶稣也强调“要先给出去”,然后才有神祝福的临到。信心不是头脑的知识,信心要跟生活结合,你可以从小事上培养起,学会凡事信靠神。我们需要一些“冒险”,突破自己。

  俗语说,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我们要与朋友相交,必须对对方有长久的了解,越深入了解,就越能信任,这是简单的道理。同样,如果你对神谈不上什么认识,要你凡事去信靠,的确太为难了你。要在生活的具体事情中,培养自己与神的感情,能通过具体的经历知道这位神是值得你信靠的,因此你能够发出如诗篇中诗人的感叹:“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23篇)

  另外,多留心一些别的基督徒信心的见证,也能使自己信心增大,看看他们是怎样拥有信心的,从而激发自己的信心。

神会在梦中启示人吗?
2010-07-08
  问:我们家从1988年以来就一直相信主耶稣,可是后来,我母亲经常以她梦到的一切为事实,作为神的旨意,我们只要稍加反驳,便会遭到她的斥责。我不明白,梦真的是上帝的意愿和指示吗?恳请编辑部的同工们能给予我明确的回答。我们家原本和睦,现在却因母亲的梦常常搞得彼此不愉快。请问神会在梦中启示人吗?                                           云南一读者   答:首先神给人的意愿和指示已清楚地写在圣经里,神的儿女都应当爱慕圣经,查考领会圣经的教导。如果离开圣经,单单追求什么异梦异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有的人认为从异梦异象明白神向人的启示更为直接、更为方便,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其实也可能是一种懒惰的思想,因为不肯花功夫去灵修和读经。这就像一个人收到朋友寄给他的信,他不是马上拆开来读,而是收藏在桌子里,又等候朋友另外再寄来一封信。   梦是一个人的思想活动,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是梦并不都是毫无意思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梦常常显示出本人潜意识中一个“真实的自我”,如某些见不得人的意念、喜悦、恐惧、焦虑等等,我们对梦境中的自己可以做些分析,就像一面镜子,目的是能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想这是神所创造的一种机能。但普通的梦与神的启示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是神藉梦启示人,这就有超自然的成分,是可以得到验证的,如在圣经中,神的百姓常蒙神在梦中指示当作的事或预言。信徒每天在睡前的祷告,就是要求主洁净自己的心思,为所犯的罪悔改,也保守自己有平安的睡眠。适当留意自己所梦见的,是为了提醒自己,但绝不能天天靠梦去分辨神的旨意。   我们在生活中更要留意神藉圣经向自己说话,圣经是基督徒行为的准则不能动摇,“……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有时某节经文特别有“亮光”,感动人,这就是神藉圣经给人明白他的旨意,同时,我们也需要祷告,求圣灵感动我们能够进入神的真理。   你们一家人都是信主的,建议你们和你母亲一起每晚(或一定时间)读读圣经,同心祷告。可以先从《福音书》读起,如你母亲不识字,你们可以经常慢慢读,大家一起建立一种正常的属灵追求的方法,使灵性生命逐渐长大。                         
神会在梦中启示人吗?
2010-07-08

  问:我们家从1988年以来就一直相信主耶稣,可是后来,我母亲经常以她梦到的一切为事实,作为神的旨意,我们只要稍加反驳,便会遭到她的斥责。我不明白,梦真的是上帝的意愿和指示吗?恳请编辑部的同工们能给予我明确的回答。我们家原本和睦,现在却因母亲的梦常常搞得彼此不愉快。请问神会在梦中启示人吗?

                                          云南一读者

  答:首先神给人的意愿和指示已清楚地写在圣经里,神的儿女都应当爱慕圣经,查考领会圣经的教导。如果离开圣经,单单追求什么异梦异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有的人认为从异梦异象明白神向人的启示更为直接、更为方便,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其实也可能是一种懒惰的思想,因为不肯花功夫去灵修和读经。这就像一个人收到朋友寄给他的信,他不是马上拆开来读,而是收藏在桌子里,又等候朋友另外再寄来一封信。

  梦是一个人的思想活动,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是梦并不都是毫无意思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梦常常显示出本人潜意识中一个“真实的自我”,如某些见不得人的意念、喜悦、恐惧、焦虑等等,我们对梦境中的自己可以做些分析,就像一面镜子,目的是能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想这是神所创造的一种机能。但普通的梦与神的启示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是神藉梦启示人,这就有超自然的成分,是可以得到验证的,如在圣经中,神的百姓常蒙神在梦中指示当作的事或预言。信徒每天在睡前的祷告,就是要求主洁净自己的心思,为所犯的罪悔改,也保守自己有平安的睡眠。适当留意自己所梦见的,是为了提醒自己,但绝不能天天靠梦去分辨神的旨意。

  我们在生活中更要留意神藉圣经向自己说话,圣经是基督徒行为的准则不能动摇,“……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有时某节经文特别有“亮光”,感动人,这就是神藉圣经给人明白他的旨意,同时,我们也需要祷告,求圣灵感动我们能够进入神的真理。

  你们一家人都是信主的,建议你们和你母亲一起每晚(或一定时间)读读圣经,同心祷告。可以先从《福音书》读起,如你母亲不识字,你们可以经常慢慢读,大家一起建立一种正常的属灵追求的方法,使灵性生命逐渐长大。                         

什么是异梦异象?
2010-07-01
  问:我在圣经里面看到,神常常通过异梦异象向人启示他自己,如雅各在伯特利的旷野睡觉时的梦,耶稣生下来时,约瑟的梦,彼得在房顶上见到的异象,要他吃律法认为不洁净的食物,还有许多旧约的先知看到的异象,是关于历史的预言的。请问什么是异梦异象?今天神是否还会常常借着这些途径向我们说话?                                       上海 周凯东   答:在圣经中,异梦异象的确是神向人说话的一种情景,耶和华神曾经通过摩西对以色列人说:“你们且听我的话,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民12∶6)但这只是一种情况,耶和华神接着说,他对摩西说话就不是这样,乃是明说,并能见到神的形象(12∶8)。圣经记载了许多神向人的启示,这些都是为给耶稣基督做见证,因此是教义性质的。但今天神是否还给人异梦异象呢?我相信是有的,但不是要增加新的教义,而是神对人个人的安慰、指导,在圣经的基础上,坚定人对神旨意的确信。   使徒彼得在五旬节的当天所讲的道,引用约珥的预言,指出圣灵的浇灌带来的结果——“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也就是说主耶稣通过圣灵,通过种种方式向人说话,继续与他的门徒同在,直到福音大使命的完成。《使徒行传》就是一卷充满了异象的书,这批带着属灵激情的人,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把福音传遍了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国家。   今天,异象已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词,包括一些并不是基督徒的商人和企业家,它指一个明确的目标,值得一生的付出献上。早在旧约圣经的《箴言书》,就一语道破异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没有异象,民就放肆。”(29∶18)因此,我们需要异象,是从神而来属于你个人的自己的异象,它是一种坚定的志向,使自己不再浑浑噩噩、松松垮垮,也不再消沉,能给人在任何逆境挫折中奋起的力量,朝着“标竿”直奔。   作为神的儿女,我们要对神在我们身上的启示心存敏感,保罗说:“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但神给我们启示的途径不是由我们决定的,因此追求异梦异象的说法是不对的。即使神给了异梦异象,也要用圣经的原则加以分辨。圣经严肃提醒:就是撒但也会装作光明的天使,迷惑人(林后11∶14)。但作为一种广义的异象,也就是有关神对你一生的计划,我鼓励你去追求。愿神保守你的心志!
什么是异梦异象?
2010-07-01

  问:我在圣经里面看到,神常常通过异梦异象向人启示他自己,如雅各在伯特利的旷野睡觉时的梦,耶稣生下来时,约瑟的梦,彼得在房顶上见到的异象,要他吃律法认为不洁净的食物,还有许多旧约的先知看到的异象,是关于历史的预言的。请问什么是异梦异象?今天神是否还会常常借着这些途径向我们说话?

                                      上海 周凯东

  答:在圣经中,异梦异象的确是神向人说话的一种情景,耶和华神曾经通过摩西对以色列人说:“你们且听我的话,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民12∶6)但这只是一种情况,耶和华神接着说,他对摩西说话就不是这样,乃是明说,并能见到神的形象(12∶8)。圣经记载了许多神向人的启示,这些都是为给耶稣基督做见证,因此是教义性质的。但今天神是否还给人异梦异象呢?我相信是有的,但不是要增加新的教义,而是神对人个人的安慰、指导,在圣经的基础上,坚定人对神旨意的确信。

  使徒彼得在五旬节的当天所讲的道,引用约珥的预言,指出圣灵的浇灌带来的结果——“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也就是说主耶稣通过圣灵,通过种种方式向人说话,继续与他的门徒同在,直到福音大使命的完成。《使徒行传》就是一卷充满了异象的书,这批带着属灵激情的人,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把福音传遍了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国家。

  今天,异象已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词,包括一些并不是基督徒的商人和企业家,它指一个明确的目标,值得一生的付出献上。早在旧约圣经的《箴言书》,就一语道破异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没有异象,民就放肆。”(29∶18)因此,我们需要异象,是从神而来属于你个人的自己的异象,它是一种坚定的志向,使自己不再浑浑噩噩、松松垮垮,也不再消沉,能给人在任何逆境挫折中奋起的力量,朝着“标竿”直奔。

  作为神的儿女,我们要对神在我们身上的启示心存敏感,保罗说:“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但神给我们启示的途径不是由我们决定的,因此追求异梦异象的说法是不对的。即使神给了异梦异象,也要用圣经的原则加以分辨。圣经严肃提醒:就是撒但也会装作光明的天使,迷惑人(林后11∶14)。但作为一种广义的异象,也就是有关神对你一生的计划,我鼓励你去追求。愿神保守你的心志!

能用摇签来判断神的旨意吗?
2010-06-25
  问:信主的几年过程,我在生活和教会的事工中,经常有一些矛盾的事情,使我不知怎样做才符合主的旨意,是主所喜悦的。我也经常祷告求主的安排,可是有的时候等不到回音,不明白神的旨意到底如何。我就借用圣经中使徒所用的一种方法“摇签”(徒1∶26),不知这样做是否正确? 黑龙江逊克 一弟兄   答:作为基督徒,做任何一件事都要问神的旨意如何,这一点是应该的,但你的方法不对。圣经说:“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我们首先要消除一种不正确、有害的观念,即认为神的旨意必定是难以明白,高深莫测的,不用一些方法求不到。要知道我们要明白神的旨意不仅是我们人这方面的要求,更是神主动的心愿,他极愿我们明白并且去遵行,不是我们人想法子去找出来的,而是神已经明明白白启示出来了的。圣经就是神的启示,包含对于信徒方方面面的旨意,因此,我们不能离开圣经去空谈神的旨意,诗篇说,神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平时不读不操练,遇到具体事情时,才想到要寻找神的旨意,当然这比不问的要好得多,但还是不行的。   圣经从总体上告诉我们神对我们的旨意,因此,你在读圣经时,应把自己读到经文中去,看到自己应当承担的使命和样式。我个人觉得,圣经明确记载的神的旨意可分为“总则”和“细则”两大类(虽然圣经本身并不按此编排)。   从“总则”来说,如爱神荣神的生活准则(太22∶37-40,林前10∶23-33),彼此相爱的命令(约13∶34),传福音的使命(太28∶19,徒1∶8),悔改信主(徒17∶30-31),奉献自己(罗12∶1-2),造就教会(林前14∶26)等等。   从“细则”来说,经训就更多,圣经许多地方有整大段的内容,包括主耶稣的亲自教导,这些也可分成许多细的类,如登山宝训(太5-7章),关于祷告赞美(如诗篇),关于基督徒的生活(如罗12-16章,弗4-6章等),关于喜乐平安(如腓4∶4,帖前5∶18),关于信心(如来11章,雅各书),关于婚姻家庭(林前7章,弗5∶22-23)等等,其他经文虽未直接讲神的旨意云云,但其实通过某一事例的记载或真理的教导,无不在揭示神向人所显明的旨意。   有了这本宝贵的圣经,我们何必再靠猜测来过日子。我们为什么不去好好研读?建议你参照上面的分类,把有关经文整理归类(可逐卷研经,也可借助工具书,如串珠经文),这将使你一生受益无穷。另外必须指出,明白神旨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遵行。正如主所说,听到他的话去行的,就好比把房子建在磐石上,否则,犹如建房于沙上,必然倒塌,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要明白神的旨意,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藉“圣灵和我们的心”(罗8∶16),这是在神话语(圣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也是必然的途径。你提到使徒们抽签的做法,但这发生在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前,之后,我们就不再看到信徒们用这种途径去寻求神旨,我们所见的是圣灵直接的、清晰的引领。圣灵的引导并不都用异像或异梦,我们也无权要神都这么做。圣灵更多是通过向我们的心灵说话,使我们从人内在的直觉中感知,这种引导是与神的话一致的。凡顺从的即有平安(罗8∶6),所以,保罗劝信徒: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以弗所书》提到,要明白神旨,不要做糊涂人,根本的办法就是下文所说:“要被圣灵充满”(弗5∶18),我们要凡事行在圣灵的亮光中,主耶稣在世上时应许等他升天后,要赐下圣灵。圣灵工作之一即“引导人进入真理”(约14∶26,16∶13)。我们信主,即有圣灵同在,但这不够,我们更要过圣灵充满的生活。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罗8∶14)。   圣灵在我们的心中指导、带领,犹如出埃及的以色列民得着云柱火柱(预表圣灵,见民9∶15-23)的引领,又如心中有一盏红绿信号灯,让我们感知或行或停,这也就是约翰所劝告的:“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指圣灵——笔者注)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约壹2∶27)要做到这一步,需要我们有谦卑顺服的心志,愿向圣灵敞开自己,并时常留心操练,学会倾听圣灵和内心的微小声音(如以利亚在各种声响中听到神向他发出的微小声音——王上19∶12),尤其面对难以把握或人生重大的选择时,应当退到主的面前,恒切祷告,安静等候,直到清楚神的带领。   有了上面里外两种途径,我们就不难明白神的旨意。
能用摇签来判断神的旨意吗?
2010-06-25

  问:信主的几年过程,我在生活和教会的事工中,经常有一些矛盾的事情,使我不知怎样做才符合主的旨意,是主所喜悦的。我也经常祷告求主的安排,可是有的时候等不到回音,不明白神的旨意到底如何。我就借用圣经中使徒所用的一种方法“摇签”(徒1∶26),不知这样做是否正确?

黑龙江逊克 一弟兄

  答:作为基督徒,做任何一件事都要问神的旨意如何,这一点是应该的,但你的方法不对。圣经说:“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我们首先要消除一种不正确、有害的观念,即认为神的旨意必定是难以明白,高深莫测的,不用一些方法求不到。要知道我们要明白神的旨意不仅是我们人这方面的要求,更是神主动的心愿,他极愿我们明白并且去遵行,不是我们人想法子去找出来的,而是神已经明明白白启示出来了的。圣经就是神的启示,包含对于信徒方方面面的旨意,因此,我们不能离开圣经去空谈神的旨意,诗篇说,神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平时不读不操练,遇到具体事情时,才想到要寻找神的旨意,当然这比不问的要好得多,但还是不行的。

  圣经从总体上告诉我们神对我们的旨意,因此,你在读圣经时,应把自己读到经文中去,看到自己应当承担的使命和样式。我个人觉得,圣经明确记载的神的旨意可分为“总则”和“细则”两大类(虽然圣经本身并不按此编排)。

  从“总则”来说,如爱神荣神的生活准则(太22∶37-40,林前10∶23-33),彼此相爱的命令(约13∶34),传福音的使命(太28∶19,徒1∶8),悔改信主(徒17∶30-31),奉献自己(罗12∶1-2),造就教会(林前14∶26)等等。

  从“细则”来说,经训就更多,圣经许多地方有整大段的内容,包括主耶稣的亲自教导,这些也可分成许多细的类,如登山宝训(太5-7章),关于祷告赞美(如诗篇),关于基督徒的生活(如罗12-16章,弗4-6章等),关于喜乐平安(如腓4∶4,帖前5∶18),关于信心(如来11章,雅各书),关于婚姻家庭(林前7章,弗5∶22-23)等等,其他经文虽未直接讲神的旨意云云,但其实通过某一事例的记载或真理的教导,无不在揭示神向人所显明的旨意。

  有了这本宝贵的圣经,我们何必再靠猜测来过日子。我们为什么不去好好研读?建议你参照上面的分类,把有关经文整理归类(可逐卷研经,也可借助工具书,如串珠经文),这将使你一生受益无穷。另外必须指出,明白神旨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遵行。正如主所说,听到他的话去行的,就好比把房子建在磐石上,否则,犹如建房于沙上,必然倒塌,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要明白神的旨意,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藉“圣灵和我们的心”(罗8∶16),这是在神话语(圣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也是必然的途径。你提到使徒们抽签的做法,但这发生在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前,之后,我们就不再看到信徒们用这种途径去寻求神旨,我们所见的是圣灵直接的、清晰的引领。圣灵的引导并不都用异像或异梦,我们也无权要神都这么做。圣灵更多是通过向我们的心灵说话,使我们从人内在的直觉中感知,这种引导是与神的话一致的。凡顺从的即有平安(罗8∶6),所以,保罗劝信徒: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以弗所书》提到,要明白神旨,不要做糊涂人,根本的办法就是下文所说:“要被圣灵充满”(弗5∶18),我们要凡事行在圣灵的亮光中,主耶稣在世上时应许等他升天后,要赐下圣灵。圣灵工作之一即“引导人进入真理”(约14∶26,16∶13)。我们信主,即有圣灵同在,但这不够,我们更要过圣灵充满的生活。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罗8∶14)。

  圣灵在我们的心中指导、带领,犹如出埃及的以色列民得着云柱火柱(预表圣灵,见民9∶15-23)的引领,又如心中有一盏红绿信号灯,让我们感知或行或停,这也就是约翰所劝告的:“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指圣灵——笔者注)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约壹2∶27)要做到这一步,需要我们有谦卑顺服的心志,愿向圣灵敞开自己,并时常留心操练,学会倾听圣灵和内心的微小声音(如以利亚在各种声响中听到神向他发出的微小声音——王上19∶12),尤其面对难以把握或人生重大的选择时,应当退到主的面前,恒切祷告,安静等候,直到清楚神的带领。

  有了上面里外两种途径,我们就不难明白神的旨意。

什么叫做“背十字架”?
2010-06-18
  问:主耶稣曾经对门徒说,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主,但我在弟兄姊妹中发现,许多人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如意的事,如夫妻不和,生病患难,工作失业等,都当做是为主背十字架,我总觉得这不是十分正确,但也说不清楚。请问什么才叫背十字架?                                     上海 一明   答:首先要搞清什么叫十字架?十字架是一种处死犯人的刑具。主耶稣在世上走的是一条十字架的路,是指他甘心情愿地背起十字架,成就人的救恩。十字架是通往荣耀之路。主耶稣没有说让我们背“他的”十字架,这一殊荣,除了古利奈人西门,大家都轮不到。他要我们背起各自的十字架。   背十字架有两层意思:一是向旧人死,胜过罪;二是指心志。十字架的本意是死,保罗指出:“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要紧的就是做新造的人。”(加6∶14-15)“把肉体和肉体的邪情私欲都钉死在十字架上”。由于各人的性格脾气,以及环境经历都不同,十字架也就不同。   十字架另一重要意思,是关于作主门徒的心志。主耶稣自己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中说:“只按神的意思,不要按我的意思。”这是十字架,也是他对门徒的要求,为所要走的路付出代价,肯为之撇弃自己正当的生活,即主提到的如房屋、弟兄、儿女、田地等(太9∶27-30)。   从上面分析去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就可知道,当神感动你时,你自愿放弃自己的某些计划、财产、时间、享受等,甘心地顺服,靠着十字架对付自己;另一方面“向罪死”,得胜了,这都证明你是肯背起十字架跟随主的人。   比如夫妻间的矛盾,就不能简单看成一定是十字架。如果一方因你是基督徒逼迫你,你为主而受,却心中喜乐,这是十字架。但另一方面,夫妻要相爱,神又托付你带领配偶归主,建立基督化的家庭,这也是神的旨意,不是要你把这当十字架一直背下去。   又如有的人认为传道人要背十字架,因此工资不能多给,最好让他做义工,致使教会荒凉,常常大门紧锁。这是推卸责任,让工作受损失。   还如生病,有的病可能造就了你的属灵生命,使你学会了某些功课,知道以前生活工作中缺少节制,现在因病你更爱主,这是十字架功课。但是,神另外的旨意是愿你健康,得医治,好更好为主而活。如果你觉得病都是“恩典病”,要把这病一直生下去,最好一辈子都病着,这就走向中世纪修道主义的极端。如果这样,主耶稣何必医治各种有病的人。这就不是主说的十字架,而是自我折磨!   还有的情况是信徒受到撒但的攻击,这也不一定是十字架,我们必须祷告胜过它!把荣耀归于神。总之,不是所有你认为的苦难都是十字架,只有经过你选择用来荣耀神的苦难,并一颗受苦和舍己的心志,才是十字架真义的体现。
什么叫做“背十字架”?
2010-06-18

  问:主耶稣曾经对门徒说,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主,但我在弟兄姊妹中发现,许多人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如意的事,如夫妻不和,生病患难,工作失业等,都当做是为主背十字架,我总觉得这不是十分正确,但也说不清楚。请问什么才叫背十字架?

                                    上海 一明

  答:首先要搞清什么叫十字架?十字架是一种处死犯人的刑具。主耶稣在世上走的是一条十字架的路,是指他甘心情愿地背起十字架,成就人的救恩。十字架是通往荣耀之路。主耶稣没有说让我们背“他的”十字架,这一殊荣,除了古利奈人西门,大家都轮不到。他要我们背起各自的十字架。

  背十字架有两层意思:一是向旧人死,胜过罪;二是指心志。十字架的本意是死,保罗指出:“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要紧的就是做新造的人。”(加6∶14-15)“把肉体和肉体的邪情私欲都钉死在十字架上”。由于各人的性格脾气,以及环境经历都不同,十字架也就不同。

  十字架另一重要意思,是关于作主门徒的心志。主耶稣自己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中说:“只按神的意思,不要按我的意思。”这是十字架,也是他对门徒的要求,为所要走的路付出代价,肯为之撇弃自己正当的生活,即主提到的如房屋、弟兄、儿女、田地等(太9∶27-30)。

  从上面分析去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就可知道,当神感动你时,你自愿放弃自己的某些计划、财产、时间、享受等,甘心地顺服,靠着十字架对付自己;另一方面“向罪死”,得胜了,这都证明你是肯背起十字架跟随主的人。

  比如夫妻间的矛盾,就不能简单看成一定是十字架。如果一方因你是基督徒逼迫你,你为主而受,却心中喜乐,这是十字架。但另一方面,夫妻要相爱,神又托付你带领配偶归主,建立基督化的家庭,这也是神的旨意,不是要你把这当十字架一直背下去。

  又如有的人认为传道人要背十字架,因此工资不能多给,最好让他做义工,致使教会荒凉,常常大门紧锁。这是推卸责任,让工作受损失。

  还如生病,有的病可能造就了你的属灵生命,使你学会了某些功课,知道以前生活工作中缺少节制,现在因病你更爱主,这是十字架功课。但是,神另外的旨意是愿你健康,得医治,好更好为主而活。如果你觉得病都是“恩典病”,要把这病一直生下去,最好一辈子都病着,这就走向中世纪修道主义的极端。如果这样,主耶稣何必医治各种有病的人。这就不是主说的十字架,而是自我折磨!

  还有的情况是信徒受到撒但的攻击,这也不一定是十字架,我们必须祷告胜过它!把荣耀归于神。总之,不是所有你认为的苦难都是十字架,只有经过你选择用来荣耀神的苦难,并一颗受苦和舍己的心志,才是十字架真义的体现。

祷告时人困倦、精神不集中怎么办?
2010-06-10
  问:我是一个信主已有好多年的妇女,但说来惭愧,自己的灵命还不是很长进,常有软弱。   现在我提起勇气向你问一个问题,就是我在祷告时,有的时候觉得满好的,但大多时候觉得不好,主要是每当要静下来祷告时,人就感到困倦,提不起精神,有时竟然会睡着了。请问这是不是魔鬼的工作,怎样才能很好地祷告?                                      上海 多加   答:祷告时人发困,原因很多,可能是平时工作劳累,休息不够、睡眠不足,一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就身不由己想要睡觉,哈欠连连,提不起精神来。祷告的人心里想要祷告,所以拼命地与困倦争战。这种与圣经记载的,门徒与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时的情形相似,门徒都沉睡不醒。所以对这些祷告时发困的人,主耶稣要像当初那样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26∶41)   还有一个原因是与个人的属灵生命有关,祷告的人为祷告而祷告,没有很迫切的心志要在祷告中与主建立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他不知道如何祷告、祷告什么。当然,魔鬼有时会拦阻信徒在祷告中见神的面,所以它会用种种手段来达到它的目的,但其实如果我们心志坚定,爱神迫切,魔鬼拦阻不了我们,保罗说的好:“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罗8∶35)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   让我告诉你一些具体的做法,来避免祷告时的困倦,使祷告成为我们得属灵能力的泉源,祷告不是令人昏睡、乏味的事,而是能使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满有喜乐;又使祷告成为信徒不可少的侍奉工作。我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建议:   1.合理安排祷告时间,圣经中神要我们把最好出产和祭物献给神,但时间是一种献给神的祭物,也有好坏之分,人常在忙完了别的事,把自己用剩下来的,次好的时间献给神,所以连自己也要打盹。通常清晨的半到一小时是自己可以定下来,特别是与主见面的时刻,应当尽量保证。在白天自己认为精神充沛的时候,如果方便,你也可以随时祷告。   2.如果你习惯是靠着床铺祷告的,导致你人感到困倦的话,就要及时离开床铺,换一个地方。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动一下身体,洗一把脸,再跪下来祷告。如还是困,可以开着眼睛祷告,像经上说的“举目望天”祷告;也可边看圣经,边按经上的话祷告。信徒在居所中应寻找一专门用于祷告亲近神的地方。   3.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每天生活规律,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尽量早睡早起,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是使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身心劳累,又得不到休息,容易使自己精神不振,甚至影响心情,乃至灵命。   4.如果不影响别人,祷告时尽量提高声音,可使自己更容易进入到祷告的状态中。科学家也告诉人们,人的语言能激发大脑,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手中拿着笔却搜索枯肠,没有思路,但是用于语言表达,却思路大开、滔滔不绝。祷告发声音,不是因为神的需要,而是因我们自己的需要。同时也可操练我们的祷告语言,一旦要在众人面前开口祷告,也不用怕。   5.一个人祷告时容易困睡,但当几个人一起祷告时,一般就不会有这现象。所以,你可以找这样的祷告团契,如果家里有人信主,那就最好不过。   6.祷告还要随着圣灵的感动。圣经说:“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因为圣灵按照神的旨意替圣徒祷告”(罗8∶26)。所以每当圣灵感动你,在你内心产生要祷告的愿望时,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有感动而祷告,能更多尝到祷告的甜头。祷告不是我们向主的独白,而是和主之间的交通(交流),千万不要自己的话一吐为快后就一走了之。祷告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主的宝座前,应当存敬畏的心,从心灵深处,感受、聆听圣灵的声音,作为我们的帮助、指引、安慰和力量。
祷告时人困倦、精神不集中怎么办?
2010-06-10

  问:我是一个信主已有好多年的妇女,但说来惭愧,自己的灵命还不是很长进,常有软弱。

  现在我提起勇气向你问一个问题,就是我在祷告时,有的时候觉得满好的,但大多时候觉得不好,主要是每当要静下来祷告时,人就感到困倦,提不起精神,有时竟然会睡着了。请问这是不是魔鬼的工作,怎样才能很好地祷告?

                                     上海 多加

  答:祷告时人发困,原因很多,可能是平时工作劳累,休息不够、睡眠不足,一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就身不由己想要睡觉,哈欠连连,提不起精神来。祷告的人心里想要祷告,所以拼命地与困倦争战。这种与圣经记载的,门徒与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时的情形相似,门徒都沉睡不醒。所以对这些祷告时发困的人,主耶稣要像当初那样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26∶41)

  还有一个原因是与个人的属灵生命有关,祷告的人为祷告而祷告,没有很迫切的心志要在祷告中与主建立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他不知道如何祷告、祷告什么。当然,魔鬼有时会拦阻信徒在祷告中见神的面,所以它会用种种手段来达到它的目的,但其实如果我们心志坚定,爱神迫切,魔鬼拦阻不了我们,保罗说的好:“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罗8∶35)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

  让我告诉你一些具体的做法,来避免祷告时的困倦,使祷告成为我们得属灵能力的泉源,祷告不是令人昏睡、乏味的事,而是能使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满有喜乐;又使祷告成为信徒不可少的侍奉工作。我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建议:

  1.合理安排祷告时间,圣经中神要我们把最好出产和祭物献给神,但时间是一种献给神的祭物,也有好坏之分,人常在忙完了别的事,把自己用剩下来的,次好的时间献给神,所以连自己也要打盹。通常清晨的半到一小时是自己可以定下来,特别是与主见面的时刻,应当尽量保证。在白天自己认为精神充沛的时候,如果方便,你也可以随时祷告。

  2.如果你习惯是靠着床铺祷告的,导致你人感到困倦的话,就要及时离开床铺,换一个地方。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动一下身体,洗一把脸,再跪下来祷告。如还是困,可以开着眼睛祷告,像经上说的“举目望天”祷告;也可边看圣经,边按经上的话祷告。信徒在居所中应寻找一专门用于祷告亲近神的地方。

  3.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每天生活规律,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尽量早睡早起,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是使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身心劳累,又得不到休息,容易使自己精神不振,甚至影响心情,乃至灵命。

  4.如果不影响别人,祷告时尽量提高声音,可使自己更容易进入到祷告的状态中。科学家也告诉人们,人的语言能激发大脑,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手中拿着笔却搜索枯肠,没有思路,但是用于语言表达,却思路大开、滔滔不绝。祷告发声音,不是因为神的需要,而是因我们自己的需要。同时也可操练我们的祷告语言,一旦要在众人面前开口祷告,也不用怕。

  5.一个人祷告时容易困睡,但当几个人一起祷告时,一般就不会有这现象。所以,你可以找这样的祷告团契,如果家里有人信主,那就最好不过。

  6.祷告还要随着圣灵的感动。圣经说:“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因为圣灵按照神的旨意替圣徒祷告”(罗8∶26)。所以每当圣灵感动你,在你内心产生要祷告的愿望时,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有感动而祷告,能更多尝到祷告的甜头。祷告不是我们向主的独白,而是和主之间的交通(交流),千万不要自己的话一吐为快后就一走了之。祷告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主的宝座前,应当存敬畏的心,从心灵深处,感受、聆听圣灵的声音,作为我们的帮助、指引、安慰和力量。

基督徒在祷告时邪灵是否会侵入?
2010-06-03
  问:我是一个年轻的基督徒,信主时间不长。很需要在属灵上得到引导。我从圣经看到信主的人会被圣灵充满,我也看到教会中有些信徒也有被圣灵充满的经历,我的心里也很羡慕,但我又听说不能随便求圣灵充满,否则会被邪灵作工,被邪灵控制那就麻烦了。我跟其他信徒交通时,他们也劝我要小心。不知艾洁能否回答这个问题?谢谢!                                       浙江 敬道   答:敬道弟兄信上提到的认为求圣灵充满是一件危险的事,会让邪灵进来,的确是好些信徒所担心的。基督徒在属灵追求上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是对的。我自己也听说,有的人按不正确的方法追求圣灵充满时,心中不是得到喜乐而是苦闷。   圣经中的确也有类似的例子,当撒玛利亚的信徒在彼得和约翰的祷告按手得到圣灵充满后,有一个叫西门的人,过去是行邪术出名的人,他看到使徒按手,便有圣灵赐下,就想用钱买这一能力,但遭到彼得的责备:“因为你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我看出你正在苦胆之中,被罪恶捆绑。”这说明祈求得圣灵充满应当有正确的动机(心),一个人如果仍然活在罪中,或曾经有被邪灵控制的经历,甚至还有的人过去有过交鬼等涉及灵界的经历,未得释放,就会在某个时刻发作出来——邪灵不是因求圣灵而来的,可能本来就隐藏在里面。   但是一个清洁的人,存着顺服和渴望爱神的心,圣灵充满是一件喜乐和美妙的事,邪灵是沾不上边的。我们求让圣灵来充满自己,是求神用他的爱来浇灌我们(罗5∶5),用他的火来焚烧我们(徒2∶3,来12∶29),用他的能力来刚强我们(提后1∶6-7),使我们的生命完全为神而活,就像使徒们一样。如果真的是一个人一求圣灵就会被邪灵充满,那我们就要问:主耶稣到哪里去了?难道邪灵比圣灵还厉害?圣经的应许和教导是否过时了?   其实,主耶稣在地上时可能也有人作这样的担心,就来问主,所以他特别教导(路11∶11-13):“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我们小心是需要的,但也不能草木皆兵。一个妻子不能因为提防坏人,把自己所爱的丈夫也当成坏人,拒之门外。另外我们还必须指出,一个人被圣灵充满的喜乐常常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他会陶醉、沉浸在圣灵真实的同在中,有时一些情感上的表现,如流泪、欢笑,甚至在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正常的,不能被看作邪灵的工作,我们小心不要得罪亵渎圣灵(可3∶20-30;约8∶48-49)。   重要的是,信徒应当首先有圣经上系统全面的教导,另外还必须在有经验的传道人的带领和辅导下祷告。我不赞成信徒在圣经知识一知半解或茫然不懂的情况下,仅仅是模仿别人去追求,那倒的确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从《使徒行传》可知,120 人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时,他们已经经过一礼拜的恒切祷告等候(徒1∶12-15,2∶1-4);撒玛利亚的信徒被圣灵充满,是耶路撒冷教会派彼得、约翰专程前往为他们祷告领受的(8∶14-17);扫罗信主后,则是在亚拿尼亚按手祷告时被圣灵充满的(9∶17);其他如哥尼流家、以弗所信徒等,也都是在有人辅导帮助的情况下接受圣灵充满的(10∶44-48,19∶1-7)。我们希望教会的传道人对圣灵不采取回避的态度,自己有被圣灵充满的经历,再去带领信徒祷告,对信徒有正确的辅导。
基督徒在祷告时邪灵是否会侵入?
2010-06-03

  问:我是一个年轻的基督徒,信主时间不长。很需要在属灵上得到引导。我从圣经看到信主的人会被圣灵充满,我也看到教会中有些信徒也有被圣灵充满的经历,我的心里也很羡慕,但我又听说不能随便求圣灵充满,否则会被邪灵作工,被邪灵控制那就麻烦了。我跟其他信徒交通时,他们也劝我要小心。不知艾洁能否回答这个问题?谢谢!

                                      浙江 敬道

  答:敬道弟兄信上提到的认为求圣灵充满是一件危险的事,会让邪灵进来,的确是好些信徒所担心的。基督徒在属灵追求上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是对的。我自己也听说,有的人按不正确的方法追求圣灵充满时,心中不是得到喜乐而是苦闷。

  圣经中的确也有类似的例子,当撒玛利亚的信徒在彼得和约翰的祷告按手得到圣灵充满后,有一个叫西门的人,过去是行邪术出名的人,他看到使徒按手,便有圣灵赐下,就想用钱买这一能力,但遭到彼得的责备:“因为你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我看出你正在苦胆之中,被罪恶捆绑。”这说明祈求得圣灵充满应当有正确的动机(心),一个人如果仍然活在罪中,或曾经有被邪灵控制的经历,甚至还有的人过去有过交鬼等涉及灵界的经历,未得释放,就会在某个时刻发作出来——邪灵不是因求圣灵而来的,可能本来就隐藏在里面。

  但是一个清洁的人,存着顺服和渴望爱神的心,圣灵充满是一件喜乐和美妙的事,邪灵是沾不上边的。我们求让圣灵来充满自己,是求神用他的爱来浇灌我们(罗5∶5),用他的火来焚烧我们(徒2∶3,来12∶29),用他的能力来刚强我们(提后1∶6-7),使我们的生命完全为神而活,就像使徒们一样。如果真的是一个人一求圣灵就会被邪灵充满,那我们就要问:主耶稣到哪里去了?难道邪灵比圣灵还厉害?圣经的应许和教导是否过时了?

  其实,主耶稣在地上时可能也有人作这样的担心,就来问主,所以他特别教导(路11∶11-13):“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我们小心是需要的,但也不能草木皆兵。一个妻子不能因为提防坏人,把自己所爱的丈夫也当成坏人,拒之门外。另外我们还必须指出,一个人被圣灵充满的喜乐常常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他会陶醉、沉浸在圣灵真实的同在中,有时一些情感上的表现,如流泪、欢笑,甚至在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正常的,不能被看作邪灵的工作,我们小心不要得罪亵渎圣灵(可3∶20-30;约8∶48-49)。

  重要的是,信徒应当首先有圣经上系统全面的教导,另外还必须在有经验的传道人的带领和辅导下祷告。我不赞成信徒在圣经知识一知半解或茫然不懂的情况下,仅仅是模仿别人去追求,那倒的确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从《使徒行传》可知,120 人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时,他们已经经过一礼拜的恒切祷告等候(徒1∶12-15,2∶1-4);撒玛利亚的信徒被圣灵充满,是耶路撒冷教会派彼得、约翰专程前往为他们祷告领受的(8∶14-17);扫罗信主后,则是在亚拿尼亚按手祷告时被圣灵充满的(9∶17);其他如哥尼流家、以弗所信徒等,也都是在有人辅导帮助的情况下接受圣灵充满的(10∶44-48,19∶1-7)。我们希望教会的传道人对圣灵不采取回避的态度,自己有被圣灵充满的经历,再去带领信徒祷告,对信徒有正确的辅导。

圣灵充满需要自己祷告吗?
2010-05-20
  问:我有一个问题想要向你请教,就是我们这里有几位弟兄姊妹在祷告时求主用圣灵充满他们,好使自己更有能力为主作见证,但这样的祷告遭到其他人的拦阻,他们说不应该这样祷告,圣灵充满是圣灵自己的事,信徒不必求,否则会走向极端。信徒应该求的是让生命有改变,走十字架的道路。以后这些信徒就不敢再这样祷告了。但我看到圣经中经常提到门徒都被圣灵充满,难道现在我们反而不需要了。是不是现在圣灵已经不再作充满的工作?请你解答,好吗?                                         浙江 李敬   答:圣灵充满是圣经上的教导:“乃要被圣灵充满”(弗5∶18),也是主耶稣离世升天时对门徒重要的应许。信中问到的圣灵充满的问题的确是许多人困惑的问题,存在一些误解,关键是因为一些教会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道理,也是因为少数自称被圣灵充满的人不怎么荣耀神的行为所致。但圣灵充满既然是重要的信仰,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信徒被圣灵充满不是为了追求奇异的经历,满足好奇,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神、为主作见证、来荣耀神。主耶稣在离世前对门徒说:“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16∶13-14)求圣灵充满不是乞求,因为有主的应许为前提,是自己敞开心灵、渴慕神的表现。圣灵就是主耶稣的灵,但圣灵充满时是指一个人完全被主所掌管,因此,祈求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向主谦卑降伏的过程。我们要有“如鹿渴慕溪水”这样的对神的渴慕。   圣灵是火,当圣灵充满一个人时,是要使他从冷淡变得火热(罗12∶11),神不愿意信徒不冷不热,尽管在人看来不偏不倚才符合中庸之道(启3∶15-19);圣灵就是神的灵,圣灵充满就是被神的爱充满——“所赐给我们的圣灵把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5),使一个人的生命和行为结出各样美好的果子来,其中第一个就是“仁爱”(加4∶22);此外圣灵还是“活水的江河”(约7∶38),是“喜乐的灵”(来1∶9),是“真理的圣灵”等等。圣灵充满与一个人的心志密切相关,我们必须真切地邀请主耶稣进入自己的生命。我们不能说圣灵充满是圣灵自己的事,正如我们也不能说一个人信主,人用不着追求,是耶稣自己的事一样。   主耶稣在地上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子,但他的工作是在他受洗后“正祷告时”被圣灵充满的,以此开始了他三年之久的工作(路3∶21-22)。他也要求我们能像他一样一生被圣灵充满,有能力并遵行天父的旨意。因此在他离开时,除了留下要门徒向普天下去传福音的“大使命”外,也发出要门徒等候圣灵充满、得着能力的命令——“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主要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候圣灵的浇灌,门徒们返回城里,组织祷告的聚会,在一个楼房中专心“恒切祷告”,直到五旬节到来。   《使徒行传》描写了五旬节圣灵浇灌在120人身上后的奇妙改变,彼得在讲道中指出,信徒在悔改、受洗后要“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2∶38-39)。充满不仅是120人五旬节清晨的经历,当天信主的3千人都得到了充满。路加清楚记载五旬节圣灵充满的经历,随着人的悔改,在撒玛利亚、扫罗、哥尼流家以及以弗所等地的人身上得到再现。正如使徒们不能代替别人重生得救,他们也不能代替别人接受圣灵,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向圣灵敞开,去得到圣灵充满。   许多人以为,圣灵在一个信徒身上作了重生的工作后,就基本不管了,信徒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得胜或工作。但这不是圣经的教导。圣灵的充满与十字架的经历并不矛盾,圣灵是来使人得胜的。保罗喊道“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时,又是圣灵释放了他,给了他得胜的能力(罗8∶1-2)。圣灵引导我们甘心走十字架的道路,正如主耶稣被圣灵充满后,接着就被圣灵引导到旷野(路4∶1)。今天我们走十字架的道路也不是孤独的,不是要靠自己的力量苦苦地走,因为信徒已经不在律法之下。主耶稣在被卖的那天晚上,向我们应许圣灵要来到,要永远与我们同在,作我们的“保惠师”,他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4∶15-18)圣灵充满也不能以一次经历为满足,信徒要一生活在圣灵中。
圣灵充满需要自己祷告吗?
2010-05-20

  问:我有一个问题想要向你请教,就是我们这里有几位弟兄姊妹在祷告时求主用圣灵充满他们,好使自己更有能力为主作见证,但这样的祷告遭到其他人的拦阻,他们说不应该这样祷告,圣灵充满是圣灵自己的事,信徒不必求,否则会走向极端。信徒应该求的是让生命有改变,走十字架的道路。以后这些信徒就不敢再这样祷告了。但我看到圣经中经常提到门徒都被圣灵充满,难道现在我们反而不需要了。是不是现在圣灵已经不再作充满的工作?请你解答,好吗?

                                        浙江 李敬

  答:圣灵充满是圣经上的教导:“乃要被圣灵充满”(弗5∶18),也是主耶稣离世升天时对门徒重要的应许。信中问到的圣灵充满的问题的确是许多人困惑的问题,存在一些误解,关键是因为一些教会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道理,也是因为少数自称被圣灵充满的人不怎么荣耀神的行为所致。但圣灵充满既然是重要的信仰,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信徒被圣灵充满不是为了追求奇异的经历,满足好奇,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神、为主作见证、来荣耀神。主耶稣在离世前对门徒说:“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16∶13-14)求圣灵充满不是乞求,因为有主的应许为前提,是自己敞开心灵、渴慕神的表现。圣灵就是主耶稣的灵,但圣灵充满时是指一个人完全被主所掌管,因此,祈求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向主谦卑降伏的过程。我们要有“如鹿渴慕溪水”这样的对神的渴慕。

  圣灵是火,当圣灵充满一个人时,是要使他从冷淡变得火热(罗12∶11),神不愿意信徒不冷不热,尽管在人看来不偏不倚才符合中庸之道(启3∶15-19);圣灵就是神的灵,圣灵充满就是被神的爱充满——“所赐给我们的圣灵把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5),使一个人的生命和行为结出各样美好的果子来,其中第一个就是“仁爱”(加4∶22);此外圣灵还是“活水的江河”(约7∶38),是“喜乐的灵”(来1∶9),是“真理的圣灵”等等。圣灵充满与一个人的心志密切相关,我们必须真切地邀请主耶稣进入自己的生命。我们不能说圣灵充满是圣灵自己的事,正如我们也不能说一个人信主,人用不着追求,是耶稣自己的事一样。

  主耶稣在地上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子,但他的工作是在他受洗后“正祷告时”被圣灵充满的,以此开始了他三年之久的工作(路3∶21-22)。他也要求我们能像他一样一生被圣灵充满,有能力并遵行天父的旨意。因此在他离开时,除了留下要门徒向普天下去传福音的“大使命”外,也发出要门徒等候圣灵充满、得着能力的命令——“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主要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候圣灵的浇灌,门徒们返回城里,组织祷告的聚会,在一个楼房中专心“恒切祷告”,直到五旬节到来。

  《使徒行传》描写了五旬节圣灵浇灌在120人身上后的奇妙改变,彼得在讲道中指出,信徒在悔改、受洗后要“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2∶38-39)。充满不仅是120人五旬节清晨的经历,当天信主的3千人都得到了充满。路加清楚记载五旬节圣灵充满的经历,随着人的悔改,在撒玛利亚、扫罗、哥尼流家以及以弗所等地的人身上得到再现。正如使徒们不能代替别人重生得救,他们也不能代替别人接受圣灵,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向圣灵敞开,去得到圣灵充满。

  许多人以为,圣灵在一个信徒身上作了重生的工作后,就基本不管了,信徒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得胜或工作。但这不是圣经的教导。圣灵的充满与十字架的经历并不矛盾,圣灵是来使人得胜的。保罗喊道“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时,又是圣灵释放了他,给了他得胜的能力(罗8∶1-2)。圣灵引导我们甘心走十字架的道路,正如主耶稣被圣灵充满后,接着就被圣灵引导到旷野(路4∶1)。今天我们走十字架的道路也不是孤独的,不是要靠自己的力量苦苦地走,因为信徒已经不在律法之下。主耶稣在被卖的那天晚上,向我们应许圣灵要来到,要永远与我们同在,作我们的“保惠师”,他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4∶15-18)圣灵充满也不能以一次经历为满足,信徒要一生活在圣灵中。

今天我们还能听到神对我们说话吗?
2010-05-10
  问:我们在圣经中看到神与人的关系是那么的近,常常与人来往,向人发出启示,那些被神使用的人,也常会在异梦或异象中见神的面,更可经常听到神的声音。我真羡慕这种生活,我要问,现在神是否还跟人说话?另外,我在听道中,已不止一次听到老牧师说,神对他怎么说等等,请问这种听见,与圣经中的记载,是否一样?                                        上海一弟兄   答:我们所信的神是永远活着的神,主耶稣完成救恩后升天,在天上得着永远的荣耀,他在那里不是远离了我们,不是不再有兴趣管我们。他仍然以他无法测度的大爱,关爱着他所爱的人。“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我们若说,今天神不再向世人说话了,这也不符合逻辑。主耶稣仍然渴望与人沟通,进入人的心中。因此,他在上十字架的前一晚,对门徒再三应许圣灵保惠师要来,永远与门徒同在:“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14∶15-18)虽然今天主耶稣不以在地上的样式,与人同在,但告诉我们将以圣灵的形式到来。也就是说,他仍然真实地、活生生地与我们同在。《约翰福音》以后的《使徒行传》,就见证并记载了门徒在被圣灵充满后与圣灵同在的情景。   关键的问题是,怎么知道是神在向我们说话?神向人说话,第一种是超自然的情景,清晰的对你发出指示或安慰,似乎是肉耳可听见的,我不否认这一情景,但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所能强求的,因为主动权在于神。第二是神通过圣经向人说话,而不是靠肉耳。声音与话语不同,声音是直接对你说的,而话语是可以通过别人传达的。圣经是神的话,经文原来是对任何人说的,但突然一句神的话进入了你的心,清楚知道从神而来,成为神直接的声音,尤其是你正在为某事等候神的带领之际。根据圣经原文,这种情景的“话”,有一专门的词——“瑞玛”(Rhema),这正是主耶稣提到的:圣灵的到来,“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约14∶26)。第三是圣灵的内在的教训,《约翰一书》把这称为“恩膏”的教训(2∶27),也就是圣灵的内在感动,是凭你心灵的直觉晓得的,圣灵愿意在“凡事上”教导你。主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约6∶63),一个人不仅仅有身体,有理智情感,他/她还有灵的功能,属灵的人能“参透万事”(林前2∶14-15)。因此我们要有一双属灵的耳朵。   有时候,神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发出声音,诗篇中美妙的诗句也描写了神向人说话时的情景:“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你的波浪洪滔漫过我身。”(42∶7)这里把神的话语生动地描述为“瀑布发声”,在人的心灵中(深渊)造成的激荡,以及那种被神的爱和大能所陶醉的情形。   我们必须有成长的生命,试想,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孩,妈妈告诉他当今世界的形势,他能听懂吗?此外,还必须爱慕神的话,是一个与神同行的人。其实祷告就是一个听见神说话的时候。我们常说,祷告是与神交谈,因此是双向的。但太多的时候,我们的祷告是例行公事,形式的成分较多,说一通不知哪里学来的滚瓜烂熟的辞汇,或为各样的事向神祈求,好似给神一张购物清单,请他办事,哪里有安静倾听的耐心。祷告变成人单方面的独白,并不期待神向自己说话。这是许多信徒祷告生活的写照,事实上也是属灵生命无法成长的根本原因。只有自己与神个人的亲密关系,他才能有顺服神并不断追求的动力。圣经说:“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也没有退后。”(赛50∶4)训练自己属灵的耳朵很重要。我们要神向自己说话,不是为新奇,而是为遵行他的旨意,如果神对你说了一次,你不去顺服,别指望求神再对你说新的事。   再一个重要的提醒是:正如今天的空气中充满了各种电磁波(广播、电视、卫星、手机等),灵界也有各种声音,我们必须分别什么是从神来,什么是从自己的潜意识来,什么是从魔鬼邪灵来,以及什么是他人的声音。今天神给人的感动和启示,不会与圣经相矛盾、相抵触。一个在祷告中不断亲近神,与神有深度交往的人,他已经熟悉圣灵的声音,就像孩子对自己母亲的声音有着高度的敏锐,如打电话,母亲用不着介绍自己。主耶稣说:“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10∶27)但他又要我们对声音进行分辨,看是否是他的声音,或者是出于强盗或生人(10∶1-6)。凡出于主的声音,必定是带来生命、安慰和力量,清楚指明人当走的路,使人有忽然开朗的感觉,正如诗篇上描写的,像断了奶的婴孩安卧在母亲的怀中(诗131),内心被喜乐平安充盈。而来自鬼魔的声音则正相反,它使人恼怒、烦躁不安,骄傲和自以为是,结果是远离神。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平时无心倾听神的声音,只在自己急需时,要求神马上立竿见影向我们说话,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神不会被人利用!神的要求是,人若切切寻求,就必寻见。
今天我们还能听到神对我们说话吗?
2010-05-10

  问:我们在圣经中看到神与人的关系是那么的近,常常与人来往,向人发出启示,那些被神使用的人,也常会在异梦或异象中见神的面,更可经常听到神的声音。我真羡慕这种生活,我要问,现在神是否还跟人说话?另外,我在听道中,已不止一次听到老牧师说,神对他怎么说等等,请问这种听见,与圣经中的记载,是否一样?

                                       上海一弟兄

  答:我们所信的神是永远活着的神,主耶稣完成救恩后升天,在天上得着永远的荣耀,他在那里不是远离了我们,不是不再有兴趣管我们。他仍然以他无法测度的大爱,关爱着他所爱的人。“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我们若说,今天神不再向世人说话了,这也不符合逻辑。主耶稣仍然渴望与人沟通,进入人的心中。因此,他在上十字架的前一晚,对门徒再三应许圣灵保惠师要来,永远与门徒同在:“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14∶15-18)虽然今天主耶稣不以在地上的样式,与人同在,但告诉我们将以圣灵的形式到来。也就是说,他仍然真实地、活生生地与我们同在。《约翰福音》以后的《使徒行传》,就见证并记载了门徒在被圣灵充满后与圣灵同在的情景。

  关键的问题是,怎么知道是神在向我们说话?神向人说话,第一种是超自然的情景,清晰的对你发出指示或安慰,似乎是肉耳可听见的,我不否认这一情景,但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所能强求的,因为主动权在于神。第二是神通过圣经向人说话,而不是靠肉耳。声音与话语不同,声音是直接对你说的,而话语是可以通过别人传达的。圣经是神的话,经文原来是对任何人说的,但突然一句神的话进入了你的心,清楚知道从神而来,成为神直接的声音,尤其是你正在为某事等候神的带领之际。根据圣经原文,这种情景的“话”,有一专门的词——“瑞玛”(Rhema),这正是主耶稣提到的:圣灵的到来,“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约14∶26)。第三是圣灵的内在的教训,《约翰一书》把这称为“恩膏”的教训(2∶27),也就是圣灵的内在感动,是凭你心灵的直觉晓得的,圣灵愿意在“凡事上”教导你。主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约6∶63),一个人不仅仅有身体,有理智情感,他/她还有灵的功能,属灵的人能“参透万事”(林前2∶14-15)。因此我们要有一双属灵的耳朵。

  有时候,神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发出声音,诗篇中美妙的诗句也描写了神向人说话时的情景:“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你的波浪洪滔漫过我身。”(42∶7)这里把神的话语生动地描述为“瀑布发声”,在人的心灵中(深渊)造成的激荡,以及那种被神的爱和大能所陶醉的情形。

  我们必须有成长的生命,试想,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孩,妈妈告诉他当今世界的形势,他能听懂吗?此外,还必须爱慕神的话,是一个与神同行的人。其实祷告就是一个听见神说话的时候。我们常说,祷告是与神交谈,因此是双向的。但太多的时候,我们的祷告是例行公事,形式的成分较多,说一通不知哪里学来的滚瓜烂熟的辞汇,或为各样的事向神祈求,好似给神一张购物清单,请他办事,哪里有安静倾听的耐心。祷告变成人单方面的独白,并不期待神向自己说话。这是许多信徒祷告生活的写照,事实上也是属灵生命无法成长的根本原因。只有自己与神个人的亲密关系,他才能有顺服神并不断追求的动力。圣经说:“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也没有退后。”(赛50∶4)训练自己属灵的耳朵很重要。我们要神向自己说话,不是为新奇,而是为遵行他的旨意,如果神对你说了一次,你不去顺服,别指望求神再对你说新的事。

  再一个重要的提醒是:正如今天的空气中充满了各种电磁波(广播、电视、卫星、手机等),灵界也有各种声音,我们必须分别什么是从神来,什么是从自己的潜意识来,什么是从魔鬼邪灵来,以及什么是他人的声音。今天神给人的感动和启示,不会与圣经相矛盾、相抵触。一个在祷告中不断亲近神,与神有深度交往的人,他已经熟悉圣灵的声音,就像孩子对自己母亲的声音有着高度的敏锐,如打电话,母亲用不着介绍自己。主耶稣说:“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10∶27)但他又要我们对声音进行分辨,看是否是他的声音,或者是出于强盗或生人(10∶1-6)。凡出于主的声音,必定是带来生命、安慰和力量,清楚指明人当走的路,使人有忽然开朗的感觉,正如诗篇上描写的,像断了奶的婴孩安卧在母亲的怀中(诗131),内心被喜乐平安充盈。而来自鬼魔的声音则正相反,它使人恼怒、烦躁不安,骄傲和自以为是,结果是远离神。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平时无心倾听神的声音,只在自己急需时,要求神马上立竿见影向我们说话,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神不会被人利用!神的要求是,人若切切寻求,就必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