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的基督教教堂竭尽所能支援抗战,协助收容难民、救治伤兵,并在宣传爱国思想、支援前线物资、救济妇女儿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神爱世人”的基督精神。以下列举部分教堂事迹。
北京市海淀区福音堂
抗日战争期间,海淀福音堂祁国栋牧师曾掩护多名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转移,并保护300多名妇女免遭日军侮辱。教堂还开办慈善工厂、难民收容所、粥厂等,救济同胞。海淀福音堂院内的教会学校培元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和课堂教学中都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教唱爱国歌曲,宣传抗日英雄事迹,培养了一批爱国爱教的优秀人才。
上海市圣彼得堂
淞沪抗战、淞沪会战期间,大量民众为躲避战火涌入租界,圣彼得堂成为临时的难民收容所,秉持“爱人爱神”之心为难民提供各类服务,1932年收容四五百人,1937年至1938年收容504人,同时积极募捐,支援抗战和社会救济工作。
上海市沐恩堂
上海基督教联合会多次在沐恩堂(时名慕尔堂)组织为国联合祈祷及特别捐款。针对前方将士御寒需要,上海沐恩堂等教堂与妇女自治会发动女信徒为前线将士制作寒衣,劝募经费,支援前线。
南京市圣保罗堂
淞沪会战期间,南京市圣保罗堂组建战地医疗队,深入淞沪战场救治伤员,3个月内处理伤口超2000例。抗战期间,圣保罗堂还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秘密机关所在地、上下联系的联络点,多次帮助转递信件情报、保管军需品,接待革命同志到教堂住宿,掩护地方同志从虎口脱险。
南京市道胜堂
淞沪会战爆发后,道胜堂开放收留从上海逃至南京的难民,同时,下关伤兵接待部的主要任务由道胜堂和南京基督教青年会负责,由道胜堂信徒与青年会志愿者每日用担架、箩筐将伤兵抬往南京鼓楼医院医治。
武汉市圣保罗堂
为扩大抗战思想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宣传,当时聚集在武汉的各团体联合决定将1938年2月6日至12日为“反侵略国际运动周”。2月6日上午,武汉各教堂举行为国祈祷扩大礼拜,下午,全市基督徒约2000人齐集汉口圣保罗堂,举行反侵略礼拜。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宠惠、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以及汉口市市长吴国桢都参加了礼拜。许多外国使节和领事代表也被邀请参加。这一天,武汉教会的捐款全部收入用于救济伤兵难民。当日,武汉各报刊都辟有“基督教徒为国祈祷特刊”专栏,刊登呼吁民众爱国救国的文章。
重庆市江北区福音堂
重庆市江北区福音堂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许多爱国团体的聚集地和抗日宣传基地,救国会、学救会、学联、江北妇女慰劳分会、航训班抗日救亡团、战时书报供应社等,都在福音堂从事过抗日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开办学校、设立进步书刊阅览室、宣传抗日思想、教唱抗日歌曲、表演抗日话剧等,邓颖超等人还曾在福音堂作抗战形势和争取妇女解放运动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