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两会 爱国爱教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基督教福音堂
2021-05-12 收藏 来源:基督教全国两会
A+
A-

(一)场所简介

牡丹江市基督教福音堂位于牡丹江市东四条路长安二道街,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信徒2000多人。福音堂的发展过程可谓历经磨难。成立之初,福音堂一直在西籍神职人员的掌控下。抗日战争时期,在日伪当局的高压下,福音堂一度被禁止聚会,信徒人数锐减。解放战争时期,福音堂教会活动受到国民党特务的限制。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福音堂肃清了国民党特务的影响,恢复了正常的教会活动。

牡丹江市福音堂礼拜1.jpg
牡丹江市福音堂礼拜

改革开放后,为了进一步贯彻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福音堂利用落实政策的房产先后创办了爱国饭店、爱国打井队、南洋贸易公司等自养企业。由于经营守信,自养企业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二)主要事迹

牡丹江市基督教福音堂是该市建立较早、具有爱国主义历史传承的基督教堂。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福音堂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不断加强教会建设,坚持依法办教,积极参加救国爱国运动,为当地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举爱国旗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日伪统治时期,日军对福音堂教职人员采取的是控制利用的方针,广大教职人员被当作“要事视察人”,教会活动处于日伪当局严密监视和控制之下。日伪当局还强迫基督徒违反“不可拜偶像”的诫命,要求教牧人员朝拜日本“天照大神”和日本神社。广大信徒坚决不拜,不是借故回避,就是暗中祷告“上帝惩罚恶者,让日本帝国主义早日灭亡”。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与淫威下,福音堂信徒并未屈服,他们通过秘密捐钱捐物、掩护救助东北抗日联军战士等行动支援抗战。福音堂高玉琮牧师开办的诊所就曾救治一名抗联战士,这名战士在与日军战斗中负伤,在部队撤离时未能跟上队伍,被当地群众发现后送到诊所,经手术取出了子弹。在高玉琮牧师夫妇的巧妙掩护和精心照料下,这名战士成功躲过了日军的多次搜捕,很快伤愈归队,重新投入到抗击日寇的战斗中。

牡丹江市基督教两会积极开展“四进”活动,在福音堂前合影1.jpg
牡丹江市基督教两会积极开展“四进”活动,在福音堂前合影

传承爱国精神,致力于建立和平统一的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福音堂教职人员和信徒为了早日结束内战,建立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在常景春教士的号召下,积极筹款支援解放战争。当时,牡丹江市建立了全中国最早的后放机场——海浪机场。机场建立之初,缺乏资金购买战机。福音堂信徒想为海浪机场购买一架飞机,为了筹集捐款,许多老信徒变卖了祖传的首饰,年轻的信徒通过出苦力和打工挣钱进行捐献,福音堂将筹集的东北币送到当时新成立的专属民族宗教处。善款数额虽然不够购买一架战机,但充分体现了福音堂广大信徒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的爱国义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秉持光荣传统,积极参与三自爱国运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7月,以吴耀宗为首的40多位中国基督教领袖联合起草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并在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上发表,得到了全国各地教会的一致响应。福音堂广大信徒举行各种形式的学习会、讨论会、座谈会,积极投身三自爱国运动。信徒们捐款、捐物,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他们还经常到荣军医院慰问伤病员,鼓励伤员们养好伤后继续参加战斗。当时,牡丹江成立了军属被服厂,福音堂龚玉珊牧师的妻子石玉芝女士主动要求到被服厂工作。在她的带领下,一大批女信徒也来到被服厂,她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前线赶制了大批军衣、军被、军鞋。石玉芝女士由于表现突出,被推选为被服厂厂长,该厂后改名为“爱民被服厂”。

牡丹江市基督教“乐龄养老院”义诊1.jpg
牡丹江市基督教“乐龄养老院”义诊

积极服务社会,谱写爱国爱教新篇章。1998年,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福音堂袁秀峰牧师、姜德喜牧师、张瑞祥牧师、辛兆春牧师积极呼吁广大信徒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在他们的倡导下,福音堂共捐款近6万元,捐献救灾物资两车并送往齐齐哈尔重灾区,福音堂的爱举受到了牡丹江市政府和齐齐哈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四川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的灾情发生后,福音堂信徒心系灾区,每次都捐献书目可观的款项,并通过红十字会转交灾区人民。当看到有些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养老院安养晚年时,福音堂多方筹措资金,购买房产并修建了牡丹江市乐龄园敬老院,民政部门按照社会养老的标准给予补贴。由于该敬老院管理有序、服务周到,投入使用后不久就达到了100%的入住率。通过创办敬老院,老人可以在这里乐享晚年,福音堂一些待业的弟兄姊妹也得到了就业安置,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