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两会 重要文件
徐晓鸿: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之鉴​——从中国基督教历史看其适应主流文化的本质
2020-09-22 收藏 来源:《天风》特刊
A+
A-

徐晓鸿.jpg

图|2019年3月11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牧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 作了题为“坚持我国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大会发言。


基督教中国化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以后,这种热度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热议之余,我们需思考基督教中国化的本质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其本质就是适应社会的主流文化,基督教与主流文化融合得越好,适应得越好,越有光明的未来。

中国基督教的特点就是在坚持基本信仰、继承大公教会和宗教改革传统的基础上,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自身发展的教会生活和神学体系。

最彻底的中国化应该是宗教教义的中国化。

基督教中国化应走的路是在教义的诠释、教规的修订、神学的思考和形式的表达几个方面。其他的基础性工作还包括汉语圣经的重译、《基本要道》的新编、《要道问答》的充实等。所以,在“化”字上,我们还有许多功夫可做,特别是在神学思想上,必须吸纳中国的文化传统,借以形成中国化神学的表达,这将是重中之重。

基督教中国化从根本上讲包含政治上认同、社会上适应、文化上融合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认同则是首要的。

中国化不是简单地吸纳点中国元素,而是更深层次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虽然有神无神的差异可以放下,以达到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但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拥护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能变的,三自爱国运动的开展实际上也是政治认同的选择。

中国的基督教必须让人知道,自己是不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是认同自己国家和道路的基督教。当代中国基督教可以说又走到了极为关键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强调“先知”身份,不如强调“仆人”身份,这不是说“先知”身份不重要,而是说现阶段下“仆人”身份更适合现在的社会,践行耶稣基督的爱比说教更有力。


(原载《金陵神学文选2—1993-2017年论文选编》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