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仰教义 讲章精选
【爱国爱教】我和我的祖国
2025-07-16 作者:韩占慧 来源:《爱国爱教 荣神益人》
A+
A-

经文:尼 1:1—2:8

哈迦利亚的儿子尼希米的言语如下: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书珊城的宫中。那时,有我一个弟兄哈拿尼,同着几个人从犹大来。我问他们那些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王问我说:“你去要多少日子?几时回来?”我就定了日期。于是王喜欢差遣我去。我又对王说:“王若喜欢,求王赐我诏书,通知大河西的省长准我经过,直到犹大;又赐诏书,通知管理王园林的亚萨,使他给我木料,作属殿营楼之门的横梁和城墙,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帮助我。



信仰没有国界,信仰者却有自己的祖国。尼希米虽然在被掳之地作王的酒政,位高权重,但他却是一个深爱自己祖国的人。 他心中系祖国、祈祷助祖国、献己爱祖国。他没有沉迷于个人的享受,而是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高于自己的利益。


一、心中系祖国

尼希米心中系祖国,因为当他的一个弟兄哈拿尼同几个人从犹大到他那里时,他主动地问那些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他关心自己的祖国所经历的一切。在《尼希米记》中,我们会看到尼希米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信仰者。所以虔诚的信仰者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虔诚的信仰者一定会关注周遭的一切,关注祖国的遭遇。丁光训主教曾生动地教导基督徒要“一手拿圣经、一手拿报纸”,这就是在说基督徒要心中系祖国,就要了解祖国的遭遇。

最近,各行各业都在响应号召学习“ 四史”,即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的弟兄姐妹对此很不理解,也很困惑,他们不明白一个基督徒为何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其实“四史”让我们看到的是祖国近百年的经历与遭遇,通过“四史”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才能更深地了解我们的祖国。只有透过了解,才能知晓自己当为祖国做什么。

当尼希米听到“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他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经文的描述让我们体会到,尼希米对祖国经历的一切不仅仅是了解,而且带着强烈的情感。我们说,真正的爱不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不仅要对祖国的遭遇了解,而且能够对祖国的遭遇感同身受。因此耶稣才会为耶路撒冷哀哭:“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23:37)使徒保罗才会为他的同胞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作为神的儿女,要心系祖国。不仅要了解祖国的遭遇,而且能够把个人的生命与祖国的经历融为一体。


二、祈祷助祖国

尼希米听到祖国的遭遇后,他哭泣、他悲哀,他进行的第一个积极的行动就是祈祷;他要借助祈祷帮助他的祖国,他要借助祈祷摇动神施恩的手祝福他的祖国。尼希米为祖国的祈祷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尼希米的祈祷是信心的祈祷。本段经文记载了尼希米的两次祈祷,第一次是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第二次是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基斯流月相当于公历的11月中至12月中,尼散月相当于今天的3月中至4月中,因此尼希米的第一次祈祷与第二次祈祷相隔有四个月的时间。四个月的时间说明了尼希米的祈祷是何等有信心,他没有因为长时间看不到变化而对神失去信心。100多天过去了,他依然要向神祈祷,他相信只有神才能帮助他的祖国。

尼希米的祈祷是明白神心意的祈祷。因为他已经把神的话放在自己的心中——神曾借着摩西说:“你们若犯罪,我就把你们分散在万民中;但你们若归向我,谨守遵行我的诫命,你们被赶散的人虽在天涯,我也必从那里将他们招聚回来,带到我所选择立为我名的居所。”这一句话是尼希米第一次祈祷的根基。所以今天我们如果期望发出合神心意的祈祷,如果期望借助祈祷帮助自己的祖国,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学习圣经,好好地参加礼拜敬拜神。

尼希米的祈祷是不拘形式的祈祷。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祈祷,困惑于该用什么形式,尼希米的经历让我们看见,他结合自己的处境来决定其形式。第一次的祈祷是坐着、说出来,并且禁食,说明时间很长;第二次的祈祷是不出声的、时间很短,并且很可能是站着;第一次祈祷时显然不在王面前,第二次祈祷则在王面前。因此根据自己的处境选择合适的形式就是好的,关键是要有信心,明白神的心意。


三、献己爱祖国

面对祖国的需要,尼希米不仅仅是了解与祈祷,他也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摆上,这种摆上不仅包含受苦的心志,也包括心智的奉献。

王问尼希米说:“你要求什么? ”尼希米对王说:“仆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欢,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尼希米在王的面前作酒政,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却愿意回到祖国,回到荒凉与危机重重的祖国,这需要受苦的心志,需要不计个人的利益。爱就意味着牺牲,意味着行动,意味着承担风险。今天我们爱国,具体的行动就是打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对于自己的祖国,尼希米也将心智完全地献上。当王对他说:“你既没有病,为什么面带愁容呢?”尼希米的回答是:“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城门被火焚烧。”“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是非常合宜的言语。在犹太人亡国前,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大国的首都,故此重建耶路撒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重建一个亡国之都,当时是波斯帝国一统天下的时代,这样的要求肯定很敏感。“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这句话,既避开让人联想耶路撒冷的政治重要性,又指出纪念先人的强烈愿望,由此可以避开政治禁忌,也能够得到王的文化认同。所以尼希米为了自己的祖国,在与王说话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尼希米心智的献上也包括周密的计划。当王问他想要什么以及要怎么做时,尼希米只在心中做了一个短短的默祷,随即从容不迫地把全盘计划:包括启程日期、回程日期、所需的通行证、所需的修建材料一一向王报告,结果王答应了他的所有请求。

尼希米的经历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信仰者的心中要有神,也要有自己的祖国。对祖国的爱既需要依靠所信的神,也需要把自己完全地摆上。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作者现工作于北京市基督教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