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仰教义 讲章精选
【爱国爱教】智慧行事 荣神益人
2024-03-06 作者:武金贞 来源:《爱国爱教 荣神益人》
A+
A-

罗 12:3-5

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夏季是吃李子、桃子的季节,记得西晋名士王戎家有几棵李子树,品种优良,结出的李子个大,味甜,市场销售非常好。很多人都想有棵像王戎家的李子树。于是人们买了王戎家李子后,将吃剩的李子核种进自家田里,但种下去的李子核却从来没有发过芽。慢慢地一些细心的人发现,买来的李子核上有一个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洞。观察其他人买了王戎家的李子,居然也都有类似的小洞,且贯穿整个核。原来,王戎怕自家的李子被他人买去后,得到李子核,从而获得好的李子品种,这样便会失去自己专卖李子赚钱的优势。于是,他用细钉在果实上打一个孔,这样便破坏核的生长活力。王戎耍尽小聪明,他对财富的贪婪也臭名远扬。

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当时七贤中的核心人物如阮籍、嵇康等已经历过人生的各种体验,能够很清楚地认定竹林七贤所代表的那种追求士人的精神自由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形而上的人生态度、价值和意义。作为从小识得“道边李苦”的神童王戎,虽然有令人赞叹的超常聪明,却没有蜕变成智则智矣。其聪明才智全用在怎样攫取钱财,他天生精明,却极爱牟利。他为了钱煞费苦心,既想得到别人买李子的钱,又不想让他人得到所买李子的核。王戎对待外人是如此,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和侄儿亦如此,甚至对自己也是吝啬不已,以至于世人都嘲笑他得了“膏肓之疾”。后来朝廷下诏广纳贤士,有人举荐了王戎,就在他即将迈进朝堂时,有人将他钻孔的事儿透露了出去。皇帝知道后认为:一个如此狭隘的人,如果让他当官,简直是国家的悲哀,也是民众的不幸。于是,王戎平步青云的道路就断绝了。所以,“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  (林前10:24)

中国人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处的“为”指“修养,修为”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修身的意思是修养自己的身心,保守自己身心灵的圣洁,努力操练自己的德行,使基督徒的生命在上帝的话语滋润中变得像一个人,像一个君子。基督教信仰中,人是有原罪的,人类堕落之后,就有着一个坏的品质——即自私。所谓的自私就是专注自己的利益和好处,而不顾别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遇事往往从自身找原因,而小人喜欢把责任推给他人。从一个人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君子与小人。旧约中记述财主波阿斯的故事,他虽然不是路得直接的亲属。然而他却是一个不求自己的益处,勇于担当,尽亲属本分的人,他请来本地的长老作证当众赎买,彰显了舍己爱人的美好品德。

作为基督徒,我们应该怎样行事为人?如何区分教会所讲的爱和社会所讲的爱?教会不仅强调爱,更是要践行基督的爱,强调要通过我们生命来实践上帝的爱,通过我们信心与行为使教会成为社会中的一盏金灯台。一些人之所以在人们看来是一路顺风顺水,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对圣经话语的理解,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把握从上帝而来的“爱”的分寸。人们常说过犹不及,率性不可取。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尤其是基督徒,我们“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西 3:23 )。

基督徒更应作个君子,在做人、在侍奉主内弟兄姐妹的事上,祈求主赐智慧,如果能够做到恰如其分,那一定能造就人,使人得益处。所谓的“恰如其分”,在世人看来就是做到了最高境界。从信仰的层面看,我们做事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人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我们天父的赏赐了(参太6:1)。要晓得:“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凭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箴 28:26)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有时是一种语言、一种礼仪——为人行事要有分寸,与人交往要有分寸,说一句话要有分寸,一个眼神也要有分寸……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靠着主的智慧把握分寸,便能使生活和谐圆融,使社会和谐。如果处理得不好,不仅会“招祸口”。圣经告诉我们:“言语暴戾,触动怒气。智慧人的舌善发知识;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箴15:1-2)作为基督徒,我们需要具备两种言语——第一种是我们向上帝所说的话,也就是我们的祷告。我们藉着祷告,一方面发出感恩、赞美、祈求、交托、仰望、省察和悔改等……各种各样心灵的声音;另一方面,我们藉着祷告,一同经历主与我们同在,一同经历属灵生命当中的契合。第二种言语就是我们与家人和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我们藉着与主同在与契合,帮助我们有能力处理好家事、处理好与弟兄姐妹的关系,藉着上帝的话语帮助我们认识到“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15:23)

基督徒说话、做事要正确理解圣经,并怀揣基督的爱心,便能掌握好接人待物的“分寸”。“分寸”往往是生活长河中的一个分水岭,越过它,好与坏、善与恶、爱与恨、喜与悲就会发生转化。就如:超强度体育运动能转化为筋骨损伤,民事纠纷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狂欢能转化为灾祸……“分寸”就潜藏于这一系列的“转化”之中。所以,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需要把握分寸,推进工作需要把握分寸。圣经告诫我们,温柔说话容易,但做起来却相当考验人。《箴言》15章4节说:“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尤其是现实生活中,严格要求别人很容易,对于自己,往往疏于约束,这是人对于自我认知很容易忽略的地方。然而,当我们强调“宽人”时,是对我们自身的节制,也是导人以善的一种方式。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孟子也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我们一出生就是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要做中国君子,更要成为基督徒“君子”,在生活中,心存善念,懂得反思,把握“分寸”,这是基督徒必不可少的修养与气质。待人接物,不要心存偏狭。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凡事把握一个度,凡事留有余地,“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谨记:圣经中强调的光和盐,不同于锣和钹,光和盐作用很大,但发挥作用时没有声响。我们行善、我们爱人也当如此,同时,我们“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 )愿主帮助我们明白信仰生活不仅仅是主日去教堂做礼拜,信仰生活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甚至在一些我们看似与信仰无关的事中体现出来。愿你我在追求信仰中,不好高骛远,用心体悟信仰不是空洞的理论,不是口头的属灵,而是需要用敬畏上帝之心去测试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灵命,提升自己对上帝的认识,努力活出上帝所喜悦的样式,并能荣神益人,成为“合乎中道”的基督徒君子。



(作者现工作于北京市基督教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