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时事关注
《人民政协报》:爱不止息
2012-12-10 收藏 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王作安 
 
  最近几年,丁主教身体一直不好,时常住在医院里。我到江苏出差去看望,尽管他意识已经不太清楚,但表情还是那样慈祥和蔼,有时还能认出我来,这让我非常高兴。近日收到基督教全国两会邀请,准备参加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我想正好去看望丁主教,并精心准备了礼物。没想到,还未动身,先传来噩耗。尽管有一定心理准备,但当丁主教真的离我们而去,心里仍然十分悲痛。
  丁主教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他的离去,不仅是中国基督教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整个中国宗教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党从此也失去了一位真诚的朋友。
  上世纪80年代我就认识丁主教,90年代末我负责联系基督教工作后,就与丁主教有了紧密的工作联系。那时丁主教担任基督教全国两会名誉主席、会长,不再负责教会的具体工作。但丁老作为深孚众望的教会领袖,教会大事还会请他定夺。同样,涉及我国基督教的重要问题,我和我的同事也会专程到南京他的寓所当面请教,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那些年里,我去南京的次数很多。丁主教思想敏锐,富有远见,但又平易近人,说话轻柔,脸上始终保持着那迷人的微笑。不管他是否同意你的观点,都会非常耐心地倾听,通过不断询问弄清你的本意,然后很有条理地表达他的意见。如有书面材料,他会从头至尾认真阅读,逐字逐句进行修改。他对宗教工作特别是基督教问题的思考和见解,让我获益良多。他信仰虔诚、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为人宽厚,散发着非凡的人格魅力,是我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难得的良师尊长。
  要了解当代中国基督教,不能不了解丁主教。我开始接触基督教工作,就是从研读吴耀宗先生、丁光训主教的著述入门的。如果说吴耀宗先生是中国基督教的先知,丁光训主教就是中国基督教的旗帜。丁主教在担负大量教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的同时,一直笔耕不辍,其主要著述已经收入《丁光训文集》一书。文集有许多关于宗教理论的思考和宗教工作的建议,对我们做好宗教工作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我在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总会翻翻这本文集,从中寻求启发。
  丁主教既是赤诚的爱国者,也是虔诚的基督徒,爱国与爱教在他身上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使他成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中国基督徒爱国爱教事业的带头人。新中国诞生不久,西方世界弥漫着对新中国妖魔化的气氛,丁主教却毅然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从此把自己投入到了祖国的命运之中。几十年来,丁主教不仅要求基督徒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还不时向外国朋友赞美自己的祖国,介绍新中国发生的一切积极变化,正如他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的,“真正的爱国主义为民族的落后和蒙受的耻辱而忧伤,为祖国人民的解放和成就而欢乐”。
  丁主教认为,“基督徒的信仰就像有两个中心的椭圆,是两个C,基督和中国(Christ and China)。基督教要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才能有美好的未来。”中国基督教发起三自(自治、自传、自养)爱国运动时,丁主教以严谨的态度,在深入了解三自爱国运动的深远意义后,坚定地支持三自爱国运动,并投入到三自运动中来,此后成为推动三自爱国运动的真正旗手。丁主教说,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的爱国运动,它是提倡中国基督徒发扬民族自尊心,热爱祖国,同祖国同胞走在一起,想在一起,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将教会植根于我们祖国的土地之上。1980年10月召开的第三次基督教全国代表会议,丁主教当选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他提出要按三自原则把教会办好,把“三自”落实到“三好”(自治好、自传好、自养好)的主张,把吴耀宗先生等老一辈基督教爱国领袖开创的三自爱国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丁主教是一个有很强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人。他一直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思考中国教会面临的挑战以及正确的回应。1993年中央提出,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丁主教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他说:“为了祖国的利益,也为了教会自身的存在和见证,同社会主义相适应是当然之理,是任何负责任的公民,也是任何负责任的信徒当然的选择。”同时他强调,不能满足于政治表态式的适应,有思想基础的适应才是真正的适应,所以基督徒真正的适应应当包括神学思想上的适应。此后,丁主教在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后,在基督教界发起了神学思想建设,提出在坚持基本信仰不变的前提下,对中国教会存在的保守落后的神学思想进行调整,探索建立适合中国社会、符合中国教会实际的神学思想体系。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勾勒出了新的神学体系框架,为神学思想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丁主教曾这样描述神学思想建设的远象:“我们的前瞻和远景是这样的一个中国教会,它的神学思想是丰富的,不反理性的,比较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它能够帮助信徒树立比较和谐和言之成理的信仰和见证。”发起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使三自爱国运动获得更加丰富的神学理论支撑,为促进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增添了强劲动力。
  丁主教特别看重神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成为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事业。从1952年到2010年长达58年时间里,他一直担任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悉心培养合格教会人才。他多次强调,中国教会需要一批爱国爱教的教牧人员,需要一批在神学上有较高造诣的神学家,这关系到教会的未来。他以宽广的胸怀,互相尊重的原则,团结全院来自不同宗派的神学教师,共同承担起培养年轻教职人员的重担。几十年来,从金陵协和神学院走出来的2000多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各地基督教组织、基督教堂点和基督教神学院校的中坚力量。
  丁光训主教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副主席。他总是认真思考,联系实际,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提出过许多重要意见,为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不遗余力。丁主教曾经作为全国人大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参与1982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与赵朴初、罗冠宗等十几位全国政协宗教界委员联名提案,要求恢复1954年宪法中有关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6条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文作了较大修改,得到了一致肯定。丁主教非常喜欢亲近信教群众,经常到基层教会看望信徒,倾听信徒的所思所想,反映他们的合理诉求,联系有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深受信教群众的爱戴。
  在宗教信仰问题上,丁主教一点都不保守,始终保持开明、开放的态度。他说,我不主张因为信仰上帝,就排斥其他一切信仰,不同宗教不同信仰之间应该懂得相互尊重,和谐相处。他重视了解其他宗教信仰,对基督教信仰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有时甚至对其他宗教信仰加以褒扬,这是非常难得的。他与赵朴初先生结下深厚的友谊,成为亲密的朋友,在宗教界乃至在国内外都传为佳话。丁主教不仅受到基督徒的爱戴,也得到其他宗教信徒的敬重。
  在国际基督教界看来,丁主教就是中国教会的象征。丁主教多次率领中国教会代表团出国访问,介绍中国教会情况,解读中国宗教政策,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神学演讲,成为外国基督教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由丁主教等宗教界领袖发起成立的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高举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遵循“友好、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广泛地与各国宗教界友好组织进行友好交流,同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坚决斗争,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丁主教为此付出的努力,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为世界基督教界的知名人士,欧洲、北美洲、亚洲的9所大学和神学院授予他哲学博士和神学博士学位。
  《圣经》上说:“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丁主教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对祖国和民族深沉的爱,对中国教会深沉的爱,依然坚强有力,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