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仰教义 讲章精选
学习认识真神(三)生物的特殊智能
2017-01-17 来源:《学习认识真神》 作者:李明馨
A+
A-

  自然界的美妙配合和奇丽的结构,已令人咋舌惊叹不已。但如果和生物的天赋智能来一个比较,又何啻有天壤之别。倘若我们肯仔细虚心地观察动物由天赋而得的本能,就会无可疑异地相信,必有一位美善的造物者了。例如,幼小的鲑鱼在海中生活数年以后,再回到它自己的河里,沿着它出世的支流所在的这边河岸,逆流而游着,假若要把它换到另一条支流里去,它立即会知道是错了路,挣扎地逃回主流里,还是原来那样地逆游着,准确尽其终身。

  鳗鲡就更希奇了,它们先在原生的河或湖内生长,长成以后就游向美国以西的一千公里远的伯尔木达岛附近的深海中。从欧洲来的鳗鲡,要穿过大西洋这段很远的路程。它们在那里生卵,孵化以后便与世长辞了。而幼小的鳗鲡,虽然被留在一片汪洋里面,没有知道任何事物的方法,然而它们却仍然能找着路回家,不仅能刚好回到它父母离开的海岸,并且一直从那儿回到原来的河流湖泊与水池。在欧洲捕不到一条美洲产的鳗鲡,在美洲也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条欧洲产的鳗鲡。更使人惊奇地,欧洲鳗鲡的成年期,要比美洲鳗鲡迟一年,这些现象,必是为了补偿它们回到原籍以前穿过大西洋所耽搁的时间。

  蜘蛛也是一个奇妙的动物。它铺张丝网在墙角里,苍蝇、蜻蜓等投到网上,因为丝网有粘性,虽然拚命挣扎,也逃脱不了,只得束手待毙,做了蜘蛛的大餐。但是为什么蜘蛛吃飞虫的时候,自己不被粘着呢?原来它的腿上,分泌一种油质,使它不被粘住。所以网中央的丝上,是没有粘性的。

  又有一种蜘蛛,体积仅如黄豆大小,却能将蚌壳举到离地好几米高的空中,织网壳内,抚育幼虫,以防危险。蚌壳的重量对于微小的蜘蛛,等于以一人之力举十吨钢铁于一至二公里高之空中,是一极其伟大的工程,非由工程学解决不可。而此蜘蛛竟能利用科学方法,将其举起。它先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树枝,作为巢窝的根据。然后放出潮丝,系于蚌壳,再收紧其丝,以待自干。潮丝一干,自然紧缩,而蚌壳的一端,遂得稍稍离地。然后再放出潮丝,紧系壳之他端,待其干后,彼端亦能离地而起,如此继续不已,终能吊起蚌壳至一适当高度,经营而布置之,遂成一稳妥紧密的住所,从事孳生工作。

  猫从墙上跳下,都是四足落地。依照科学原理来说,上重下轻,一定会倒冲下来。但事实并非如此。后来经科学家的研究,当猫跳下时,将它的动作摄成电影,然后再慢慢地放映出来,才看见当猫跳落时,它的尾巴在空中急速地旋转,好像飞机的螺旋桨,趁着劲使身子不致倾斜,所以不会跌倒。

  黄蜂对付蚱蜢,也是一件很妙的事情。黄蜂先在地上挖一个小洞,把它的刺,刺在蚱蜢身上的某一部分,使其不致死亡,仅失去了知觉,像一块储藏着的鲜肉。于是黄蜂很巧妙地产卵,这样,当幼虫孵化成功以后,就可以慢慢吞食这一块为它们预备的鲜肉,而不至于死亡。因为死肉对于它们是致命的。母蜂做完了产卵的工作便飞开,不久就死了,它永不会看见它的孩子。当然黄蜂必须很准确地完成这些工作,一代又一代地都是如此,否则世界上早就没有黄蜂的存在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过了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合力的研究,发明了雷达,藉以探知远距离的海上战舰或高空飞机的位置。这种机件所根据的原理是:由电磁波往返的时间测定阻波物的距离。谁知在一九四七年一月号的奋勉杂志上,科学家费哲拉发表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给我们解释蝙蝠在黑暗中怎样指导自己。它在飞行时,不论遇到如何黑暗窄狭的地方,绝不至于碰壁。这是什么原因?既不能看见,它又怎样会知道在前面有障碍呢?关于这事,生物学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零四年已经证明,蝙蝠之所以能够避免碰撞,是借着一种天然的雷达,不过是声波代替电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从蝙蝠口中发出一种频率极高的声波,超出人类的听觉范围以外。这两位科学家在蝙蝠飞行时,借着一种特制的电力设备,将它所发的高率声波记录出来,当这种声波碰到墙上,就必然折回,它的耳膜便能分辨障碍物的距离,而向适宜的方向飞去。蝙蝠发送声波时,也像雷达一样,相距极短而极有规律的时间,并且每个蝙蝠有其固有的频率,这样才可以分清自己的声音,而不致发生扰乱。因为这种原因,蝙蝠在飞行的时间,常是张着嘴。假如你将它的嘴捆紧,或堵上它的耳朵,使它们失去了指挥的功用,便要撞到墙上而无法飞行了。格利芬和迦朗包就是借着这种实验,发现了蝙蝠的秘密。

  近代科学上的发现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使我们感觉人类的万能,傲然自居为宇宙的主宰。但是仔细一思想,一数算,这所有发明,又怎能及于自然界奥秘之万一呢?望远镜与眼睛,电话筒与耳朵,钢琴与音喉,录音器与脑子,血清与白血球,飞机与雀鸟,汽船与鱼虾……如果,我们承认这一些不能自动的机器,尚需千百最有智慧的科学家,经过许多年日的思想和研究,设计和试验,费尽了心计,流尽了血汗,最后才得成功,同时却说这些千万奇妙的生物,只是那茫然无知之自然的产物,这种说法是否合理?是否能令人满意地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