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仰教义 讲章精选
我的神与我的国
2021-09-30 来源:《天风》
A+
A-

_20210927161231.jpg


在以色列士师秉政时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值得我们关注,就是摩押女子路得虽身处乱世,却能够在信仰和生活上有正确的决断。她曾向婆婆表示:“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她日后的结局正说明这选择是正确的。她的人生实现了信仰与爱国的完美结合,这对现实生活中的基督徒而言有着十分宝贵的教训。

 

一、爱国与敬神并不冲突

1.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参得1∶1-5)

这件事发生在以色列的黑暗时代,那时人们都按自己的意志任意而行(参士17∶6,21∶25)。作为家长的以利米勒受此风气影响,不顾信仰原则与家人安稳,就仓促地赴摩押地去躲避饥荒。摩押人虽是神选民的远亲,但却是近敌,在士师时代曾是侵略以色列的国家之一(参士3∶12-30)。由于摩押与以色列之间存有敌意,因此以利米勒的选择及行动十分不妥,结果家庭不幸,三个男人相继去世,留下了三个寡妇无依无靠。

伯利恒又叫以法他,有“粮仓”或“馒头房”之意。大饥荒中,连这里都缺乏供应,哪里还能有满足呢?拿俄米无原则地顺从丈夫,结果导致在异国他邦痛失丈夫和儿子,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假若他们在苦难中不离开自己的祖国、到邻邦去逃荒,恐怕也不会有如此凶险的遭遇。以利米勒的选择以及给家庭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严正警戒!

由此可见,国家的命运与家庭的福乐是相连的,正确的爱国思想及行动是何等的重要。国家与民族的荣辱、苦乐、兴衰,都与我们个体密切相关,偶然的逆境其实是神对我们信心的考验。基督徒不应该躲避现实、逃避责任,反倒要勇于担当,乐意为信仰及生存的社会环境付出应有的代价,过真正的奉献生活。


2.悔改归回的重要性(参得1∶6-7、14-17、18-22)

由于神眷顾伯利恒的消息传到了摩押地,在苦难中的拿俄米猛然醒悟,急忙带着两个儿妇归回故土。虽然中途离开了一个,但路得却坚定地跟随婆婆回到了丈夫的祖居地。拿俄米意识到自己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对神的不顺服,当她与路得在承受痛苦的过程中认识到神的旨意而悔改时,便选择了一条通往平安的正途。路得和拿俄米返回伯利恒显然是神计划的一部分(参撒上16∶1;弥5∶2),这一家人的迁徙不仅仅是为了她们的幸福生活,也是要应验圣经中的预言,实现万国万族的福祉。

路得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这种将信仰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超越的认识值得我们深思。路得定意与婆婆同行,是在拿俄米的再三劝阻下依然做出的生死抉择,在她的信仰告白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的信仰与他所在的国家利益并不冲突。

圣经启示我们,所有的权柄都源于神(参罗13∶1;多3∶1),因此顺服执政掌权者就是活在神的旨意中了。我们的信仰与我国传统文化也并不矛盾,如敬天孝亲等。康熙皇帝曾经给宗教场所题写了“敬天助国”的匾额。可见,“爱国爱教”在神学上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中国基督徒理应爱自己的国家和政府。

 

二、摩押女子路得的见证

1.既殷勤又孝敬(参得2∶2-7、17-23)

路得在犹大地安身不是依赖拿俄米,也不是静静等候好运的降临,而是主动尽自己的责任和本分。她是寡妇,无法养活自己和婆婆,所以就到麦田去捡拾麦穗。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贫困,并努力工作来获取所需。路得的孝敬与勤劳涉及到家庭与社会两个层面,她是在生活琐事上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义务。

“容我往田间去”,表达了路得对婆婆的感人孝心。波阿斯家监管收割的仆人见证了摩押女子路得的殷勤、吃苦耐劳、忠于职守。这种勤劳刻苦的敬业精神,正是我们全社会都需要和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路得把自己的劳动收获带给婆婆,在那个生活资源极度缺乏的年代,这对穷苦的人是何等的宝贵啊!这也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中国古代“怀橘遗亲”的孝道故事。

从波阿斯管家的口中以及路得对婆婆的回报中,我们看到了她殷勤与孝敬的美好见证。她勇于担当奉养婆婆的责任,这样的美德是值得赞赏的。殷勤与慈孝不仅是社会美德,而且也有其属灵价值(参出20∶12;申5∶16;箴12∶24,13∶4,22∶29;林前7∶35;弗6∶2)。中国文化也十分重视孝道,道家追求“绝虚谎弃妄思(注:“绝仁弃义”考古证明有误),民复慈孝”,儒家更是不遗余力地倡导“敬天”与“孝慈”的社会价值。可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慈孝等优良传统,与我们的信仰要求和谐一致。


2.终蒙上主赐福(参得4∶9-10、13-17)

波阿斯给予路得的帮助其实已经超出了律法的要求。波阿斯是个有担当的人,在众人的见证下赎买死人财产、迎娶寡妇路得;他不怕自己的财产外流,乐意尽责为死人留名,好保全这个家族不被灭没。波阿斯十分欣赏路得的品德,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欣然接受一个外邦的“罪人”进入自己的家,这慈善的表现是何等感人啊!

在救赎的历史上,摩押人所留下来的印象是非常负面的(参创19∶31-38;民25∶1-9)。摩押女子路得却完全不同,她展现出了刻苦、仁爱、和蔼、忠诚和勇敢的优良品格,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榜样形象,这是令人钦佩的。路得毅然离开摩押地来到伯利恒,敬婆婆的神、爱婆婆的国,并视其为“我的神”和“我的国”,这是极其重大的责任意识和信仰宣告。

当波阿斯决定迎娶路得的时候,城门口的众长老祝愿说:“愿耶和华使进你家的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结、利亚二人一样……”(参得4∶11-12)这话迅速应验了,神让路得怀孕生子,起名叫俄备得。“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怀中……邻舍的妇人说:‘拿俄米得孩子了。’”(参得4∶16-17)这种如同收养的关系极大地提振了拿俄米的精神,因此大家说神赐她的这个儿媳比“七个儿子”还好。波阿斯与路得所生的俄备得正是大卫王的祖父、耶西的父亲。路得是进入耶稣谱系中有信心的三位外族女性之一。神在动乱的世代仍然看顾敬畏他的人,这个家庭后来得进耶稣基督的家谱,这是多么有福的事啊!

《路得记》中所表现的人物品格是义人行善的典范,波阿斯、拿俄米、路得都是爱国敬神的榜样。路得有关“我的国”与“我的神”的人生追求,使她渡过了重重难关。她对婆婆的仁孝在伯利恒有口皆碑,她的友善贯穿人生始终,可以说她在社会上为自己建立了好名声。当今,神正以他的美善引导着诸位的人生,我们切不可关闭神赐福众人的通道,应当充满信心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众人面前有美好的生活见证!

(作者: 孙宏赦

系河南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神学院教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