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仰教义 讲章精选
爱是“凡事包容”
2014-07-29 供稿:陈 驯
A+
A-

  经文:林前13:7

  《哥林多前书》13章7节提到的“包容”有“房屋”或“像房屋一样装下一切”的意思,与保罗勉励歌罗西教会的基督徒时所讲的“彼此包容”(西3:13)意义相似。此节经文中文和合本翻译为“爱是凡事包容”,现代中文译本为“爱能包容一切”,巴克莱注释认为此节经文应该翻译成“爱能隐蔽一切”。大多数圣经学者认为《哥林多前书》13章7节与旧约中的“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10:12)、新约中的“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等经句意思相似。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就是“兼包并蓄”,“容”就是“海纳百川”;因此,“包容”讲的是“接纳”,“容忍”,“礼让”,“爱心”,此诸多元素皆以“仁”为基础。“仁”者才有“爱心”,才懂“礼让”,才知“容纳”,才会“宽宏大量”,才能“包容”。这一点与基督教信仰道理和道德要求非但不冲突,而且巧妙极致、融汇相通。

  根据圣经,“包容”可以被理解为“隐蔽”、“遮掩”、“遮盖”、“担代”、“接纳”、“容忍”等。就主动意义上说,“包容”指着人的品德修养,比如说有主动克制之心、善于自觉吸收接纳新事物的胸怀、有自觉理解和容忍的心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局和全局意识、有变化进步革新的与时俱进的度量等。就被动意义而言,“包容”就指着人被要求具有学会担代别人的过错、训练保守他人的隐私痛苦、努力提醒自己不揭发别人的短处和私密、不斤斤计较等。无论主动意识还是被动培养,“包容”都是仁道,因为“包容”要求人应该出于真正的爱心,不要让刻意暴露他人的弱点,使他人公开受到羞辱,成为自己高兴的事。一个包容的人具有能容忍软弱、忍受误解、宽容伤害。这样做是为了体现,罪应该被弃绝,但罪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人因为犯罪而缺失尊严,但罪人在被爱的恩典中依然可以生存着,我们决不可有以侮辱人为乐的思想。

  “包容”讲的是对人性困境的描述。正常的人是不完美的人、正常的社会是不完全的社会、正常的世界是有疾病的世界。“包容”是指人际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言的,所有“互动关系”都要求人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人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罪性、罪责和罪行时,才能意识到所有人生存的共同弱点。然后,人才能肯定他人的优点、克制自己的缺点,减少自己的人性弱点对他人可能造成的破坏和负面影响。这样,人才能宽容接纳他人并促进正常的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关系。

  “包容”注重的是建设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秩序。基督教认为,人都是“病人”,社会也是充满疾病的社会,世界是不完美的世界。这就是现实。因此,所有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都是“有问题的”。伦理道德秩序是所有社会共同的问题。强调“包容”是人作为社会公众性的重要美德元素之一,它体现人对自己的道德觉悟、对公众伦理道德的敏感,以及对世界的责任感。当人愿意并可以包容社会的“不完美性”时,人的本性就受到尊重,人的尊严就被体现,人会对社会充满理解、信任、希望,并付诸积极的行动,而不是消极的谴责。

  基督教信仰中的“包容”还强调的是救赎与刑罚并存的意义。“包容”是救赎原则,此原则的根源是上帝而不是人。上帝“疼爱”世人到舍弃自己独生子的境界,于是上帝的“包容”就体现出“担待”、“容忍”、“遮盖”罪人的意义了。人天生就盼望被救赎,使自己得到安全、幸福。“爱是凡事包容”体现上帝对世人之爱,爱就是救赎行为的动力;因此救赎必须与爱连接,没有爱就没有救赎。在伦理秩序上,“爱是凡事包容”体现在基督教信仰基础形成的道德要求,要从爱出发,益人益己,益社会益世界,益千秋万代。但是,有些人会觉得“包容”意味着“吃亏”和“无能”,对短视或近视者,可能的确是这样的。如果观看历史长河和人类发展的情形,“包容”一定是生存的大智慧。在人类历史的世事沧桑中,许多文明古国都相继灰飞烟灭,唯有中华文明不间断地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靠的不是横征暴敛而是她特有的包容性。波斯帝国成了,也过去了;亚历山大帝国来了,也走了;罗马帝国称霸欧亚非三洲,最后也土崩瓦解了;大英帝国殖民统治辉煌一时,也是昙花一现。而与任何帝国的千军万马相比,耶稣只是柔弱一人,用爱和牺牲救赎万人,以包容之仁道降服世界,未用一兵一卒。

  然而,“爱是凡事包容”并不意味着爱就是不分是非。爱没有公义就有可能成为“害”。上帝救赎人是出于他无限至善的爱,但这种爱绝对不是人间的溺爱和纵容。上帝爱人不讲条件,但不是没有原则。爱与公义是上帝展示给人类的两张脸。人应该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不劳而获不是爱,上帝要求的是“做工的得工价是应该的”(路10:7;约4:36;罗4:4;提前5:18),而“手懒必受穷”(箴10:4;传10:18)。违背上帝赐予的自然律和道德律,人就要为自然买单,为道德负责。耶稣对人说“你的罪赦了”,但他也严肃要求说:“从此以后不要再犯罪了”(约8:11)。享受恩典与遵行法律是不矛盾的,人可以在爱与恩典中犯罪堕落吗?保罗明确回答说:“断乎不可!”(罗6:2,15;林前6:15)又如先知之警言:“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5:24)。因此,基督教讲的是“爱是凡事包容”,但不是讲“凡事包容”皆为“爱”!圣经讲的“爱是凡事包容”与我们文化精神中强调的“仁道”是一致的。爱是仁道、包容也是仁道。包容是高超的灵性必修课,自我克制的灵性操练,坚忍节制的灵修境界,绵里藏针的生命智慧,舍弃自私的信仰精神,和不断更新的内在特质。求神赐我们具有“凡事包容”的爱,正确对待他人的缺点和社会的不足,发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从爱出发,追求行公义、好怜悯,与神同行!

(作者系燕京神学院教师)